新增停车位、充电桩、绿地公园……武进乡镇新面貌!

2025-06-26

精雕城乡新画卷 细琢幸福宜居城

武进城乡环境大整治交出阶段答卷

夏日的武进,正经历一场静美的蝶变:一排排充电桩悄然托起便民的期待‌,口袋公园盛放的花朵摇曳生姿,农贸市场外整齐停放的车辆排列成秩序的诗行……一场历时近百日的城乡环境大整治,以洁净为基、以秩序为脉,让基础设施与市井烟火和谐共生。涓滴付出,成果初显,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勾勒出武进幸福宜居的大美画卷,也为后续深化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管善治升维城乡品质

万辆车有位可停,方寸地见缝插绿。在高新区北区,一场市容更新直击民生痛点:聚焦停车秩序、绿化管养、设施维护、楼道畅通等领域,城管、社区、物业、居民四方联动,靶向精准施策,增划、补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超200处,新增充电端口1200余个,修剪补种绿植超2.4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等3700余处。其中,中天名园、阳湖世纪苑北苑、竹园小区等老旧小区通过改造“破茧新生”,新城域花园完成地下车库喷淋系统加装,春天里佳苑在闲置角落“挤”出230平方米童趣乐园……“现在推窗见绿,敞亮多了!”居民张阿姨感慨。

聚焦存量空间激活,雪堰镇则打响了“被撤并乡镇”环境提质仗,将集镇更新、公厕改造等工程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南宅农贸市场完成系统性改造,从重建主体结构到科学划分摊位,使老旧资源扭转为区域流量核心;振兴南路通过“白改黑”与绿化补植,实现道路功能与景观的双重跃升;雪堰老街、漕桥集镇等区域通过硬化空置地块、增设泊位供给,让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需求和谐共振,为传统肌理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因。

刚柔并济密织秩序经纬

上午8时的嘉泽农贸市场,蔬菜经营户王建军熟练地将三轮车泊入新划设的非机动车位。“以前抢车位像打仗,现在好了,不用和顾客‘打游击’了。”改变背后,是嘉泽镇“潮汐管理”的新实践——市场周边科学新增30个机动车位与50个非机动车位,配合错时停车方案,创新设置临时疏导点,在守护城市“烟火气”与维护街面秩序间找到平衡点。同样的温情治理延伸至大名嘉园:路面硬化,设施更新,网格员“拉家常”式劝说让私垦菜地重归公共绿地,让方寸之地的蝶变更添民生温度。

在湟里镇,一组组数据印刻出治理的轨迹:主干道周边,125处占道经营在人机协作中清零,975处卫生死角经“拉网式”清理重获新生,120吨陈年垃圾完成历史性清运;在迎宾东路、大干埠头等薄弱区,186处垃圾乱堆放与156处“牛皮癣”的同步治理,让人居环境实现从“脏乱差”到“净畅美”的跃迁;桃园路、239省道沿线存在安全隐患的12块大型广告设施被集中拆除;市容环卫责任告知书商户宣传覆盖率100%……城镇更新的节奏不断提速,宜居画卷的针脚日益精细。

长效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武进的城乡环境蝶变,正从集中整治迈向长效治理的深水区。在这场治理升级的实践中,各板块正因地制宜探索路径:高新区北区构建“数字治理生态圈”,打造“物业标准+居民积分”双向激励体系,让精细化管理有标尺、居民自治有动力。嘉泽镇依托“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指数”为镇区市容智慧“把脉”,组织专项巡查小组开展常态化环境体检,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雪堰镇的“五级包联”体系,从主要领导包片到群众“门前三包”,将责任链条延伸到治理末梢,让多元长效治理有了源头活水。湟里镇秉持刚柔并济的智慧,在重点区域治理中既以严格执法守住法规底线,更用温情沟通赢得群众支持,使整治成效自然沉淀。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治理的温度,本就藏在百姓推门可见的变化里。当长效管理的理念如春藤般在武进这片沃土上扎根蔓延,当居民议事厅的讨论声、志愿者的脚步声、网格员的问候声交织成新的城市韵律,城乡环境大整治不仅是空间的更新,更是一场治理逻辑的重构。那些被匠心重塑的公共空间、被温柔以待的街角巷陌、被悉心点亮的城市记忆,终将化为百姓指尖可触的温暖,成为“人民城市”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