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以及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切实加强街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升街道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在全街道开展生态文明专项提升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全面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努力把街道建设成为和谐的生态保护引领区。
二、工作目标
通过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工作,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使全街道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管理机制体制更加健全,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1、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实施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对熔炼炉、熔化炉、烧结机(炉)、焙(煅)烧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炼焦炉、煤气发生炉等9类炉窑进行结构升级或提升整治。
2、严格管控各类扬尘
严格降尘考核,各板块平均降尘量低于5吨/月•平方公里。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提升道路机扫率,做好道路机械化提标工作。强化各类建设工地、堆场扬尘控制;车辆、船舶全面实施密封运输。
3、深化VOCs专项治理
2019年完成列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VOCs治理项目。根据市区VOC名录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录,推进“一企一策”方案编制,并实施提升整治。对照污染源普查结果,实施家具行业及喷涂行业VOCs专项治理。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项目,推进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替代,高活性溶剂和助剂类产品使用大幅减少。
4、积极推进面源控制
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进先进技术,探索秸秆企业化综合利用新途径。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5、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建立重污染天气生产调度令制度,对列入应急管控清单的限产项目要细化到具体企业、生产线和生产设施上,并采用限制用电、用水、用气等措施保障落实。全面开展露天烧烤和垃圾焚烧整治。强化餐饮单位油烟污染防治。
扎实做好烟花爆竹禁放管理。通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属地负责制,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加密巡查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并阻止违规燃放行为。
6、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结合“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要求,全面开展散煤清理整顿工作,对散煤销售网点、餐饮烧烤、流动摊位等使用散煤及生活散煤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排查,逐一清理。建立散煤禁烧长效监管机制,纳入网格化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积极推进生物质锅炉整治,对生物质专用锅炉配套高效除尘设施,建立台账并保留一年以上,其中10蒸吨以上安装烟气在线监测,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7、严格环境准入
做好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平衡审核管理,实行污染物排放“减二增一”。
(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1、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基本消除街道范围内黑臭水体。对已完工河道的截流设施进行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管道截流、调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因地制宜采取快速净化措施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处理后排放,逐步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加强长效管护,确保河道水质稳定,不再返黑。
推进河道、支浜、河塘的清淤疏浚工作。完成胜西浜、凤阳河南段清淤及6个村18个河塘清淤工作。
支管网及截污泵站建设:完成三河村、塘洋村、河东村、桐庄村等雨污分流工作。
持续推进老小区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好83个村民小组点源治理及雨污分流工作、政府机构雨污分流工作。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接管。完成街道范围内68家工业企业雨污分流工作,对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企业督促雨污分流、预处理达标建设。督促无条件或不符合接管标准的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严查超标排放行为。对重污染企业废水的污水和雨水排放雨水口均安装在线监控,加强日常监管。
防汛工程。完成综合场圩堤整修、滆湖湖埂加固工程。
2、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
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工程,实行轮作休耕面积858亩,采取冬翻晒垡。化肥施用量(折纯)较2015年削减5%以上。开展绿色农药推广,化学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
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严禁养殖反弹。完成养殖池塘原位修复试点工程300亩。开展水产养殖水质巡查工作,推广应用膨化饲料500亩,调整虾蟹类养殖面积至600亩。
(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1、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包括治理生活垃圾)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和处理处置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在街道集镇区范围内推进生活垃圾收集“房改亭”工程。推进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好龙惠路1号垃圾中转站的治污、解毒、除臭工作。继续推进住宅小区、村庄、庙桥集镇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严格规范分类运营。
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置设施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率达到100%。
2、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根据国家土壤调查方案,对相关地块(包括中央督查化工遗留地块)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工作,针对筛查结果开展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严格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
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试点“谁生产、谁销售、谁使用、谁回收”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设立回收点,统一配置回收设施,基本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回收废弃农药包装0.7吨;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完成1个原位监测点第二次地膜残留监测任务,到2019年底农膜回收率达75%。
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销号机制,排查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发现一块,管控一块,修复一块,消除一块”,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及优先管控清单。实施污染地块销号管理办法,对经治理修复达到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予以销号。
加快实施污染土地监管和治理修复。2019年底前完成关闭化工企业遗留场地初步采样调查,建立关闭化工企业遗留场地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2019年完成江苏庙桥绿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法填埋场地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工作。
(四)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
1、优化调整空间结构
严控环境风险项目布局。整合和提升现有化工、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化工、印染、电镀企业专项整治,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关停企业的关闭验收,推进化工、印染、电镀企业提升整治。2019年,完成3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任务。
在完成“散乱污”整治2018年度任务的基础上,以减污减排为主要目的,重点组织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严格按照关停取缔、治理改造的要求实施分类整治,重点抓好长效管理工作,巩固提升“散乱污”整治成果。组织开展铸造行业企业环保专项整治,对辖区铸造行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针对性行业整治方案,2019年底前完成整治。
3、加快生态修复与保护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重点湖泊、流域河道、支浜、河塘等地建设生态湿地,形成生态缓冲带,新增河塘湿地50亩以上。
筑牢生物多样性网络。2019年底前完成造林300亩,其中成片造林100亩,空置地植绿覆绿面积:新知路-后街365m支路两侧绿化提升,总面积约7570㎡;庙桥东环路改造提升(武进大道-东环桥)两侧增加绿化,面积5600㎡;两集镇区、顺和物业广场绿化。
4、提升治理环境隐患水平
全面开展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安全达标建设,严格安全生产监管,避免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
环境信访调处。力争无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信访和事故处理率达100%,信访结案率达95%以上,群众对信访处理满意率达85%以上,由辖区内污染造成的事故结案率达100%。控制信访总量在10%以内波动,重复信访控制在20%以下。及时整改处理上级及媒体监督发现的问题。
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根据要求加强现场监管,制定并落实监管方案,发现问题及时移交环保部门处理。三级网格建立8人以上的专门巡查队伍,并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巡查、发现、调处、上报网格内的环境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南夏墅街道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及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对重要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环保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行政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细化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思路,严格工作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对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不允许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
(三)强化督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要完善工作机制,制订相关激励办法,强化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附件:1、关于调整南夏墅街道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2、南夏墅街道2019年度村(社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细则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办事处
(此件公开发布) 2019年2月27日
下载附件:20190329090035334
2019032909004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