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武进国家高新区,理想汽车新品i8陆续下线,具身机器人生产线全速运转。上半年,武高新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52.6%,实际到账外资占全区的71.4%,24个超亿元项目签约落地……武高新这片产业高地,正以“全区经济第一引擎”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竞跑。
“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在武高新半年度工作推进会上,区委常委,武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冯旭江强调,今年下半年,是“十四五”决胜的关键时期,作为常州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武高新必须以“135”为总抓手,锚定一个目标、狠抓三大重点、强化五项保障,用实干实绩为“十四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锚定1个目标
以精准施策筑牢发展根基
在“十四五”收官冲刺阶段,常州作为万亿之城、经济大市,有能力更有责任为全省和全国大局多作贡献。武高新上下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要求,锚定决胜“十四五”这个目标,强化科学统计,紧盯关键环节、重点企业,确保统计数据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强化“缺口”管理,根据省、市、区高质量考核要求和党工委管委会制定的目标任务,定期召开经济运行调度分析会,逐条对照,逐一过堂;强化系统协同,坚持高位统筹,做好工作协调和进度督查,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真正做到节点可控、结果可控。
狠抓3大重点
以动能转换激活发展引擎
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产业升级的推动力,以及发展后劲的源泉。武高新将牢牢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坚持“人人都是招商队伍、处处都是服务窗口”的理念,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节奏、更好的服务推进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提升,从而支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狠抓增量项目招引。7月23日,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新投资建设的汽车轻量化项目落户武高新,项目不仅能就近配套理想汽车,助力其降本增效、提升供应链韧性,未来还将服务更多的汽车整车厂及配套企业,助推园区千亿级汽车产业链不断“强链”发展。7月29日晚,理想汽车最新车型i8正式发布,“理链”近地化集群发展为理想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这种“链式招商”的理念正在各产业领域开花结果。日前,常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科创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落户武高新工研荟科技产业园,将重点围绕重大平台建设、产品推广应用、科创基金引导等方面提供专项政策保障,为具身智能产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下半年,园区将加力重大项目招引,加力外资项目招引,加力科技项目招引,加力产业方向突破。智电汽车产业要打造全国项目最集聚、链条最完善的智电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要全力创建国家级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要招引更多“小而美”的特色工艺半导体项目;未来产业要抢滩竞跑,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算力设备、低空经济等前沿新赛道。
狠抓新建项目推进。7月中旬,康诺思腾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与武高新签约手术机器人耗材生产基地项目。新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从事手术机器人耗材生产、本体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
项目招引高歌猛进,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同样令人瞩目。日前,省重大项目——理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二期项目土地顺利摘牌,并于同一天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三书”,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再提速。
下半年,武高新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入库梳排,全年力争新增入库市重大项目2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确保“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常态化;进一步提升项目推进成效,真正实现从入库到开工到建设到竣工再到达产的全流程跟踪,为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狠抓存量项目提质。武宜南路以西、潘巷路北侧,总投资3亿元的君华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是市重大项目,可形成年产PEEK(聚醚醚酮)1000吨、PI(聚酰亚胺)材料及系列产品100吨、精密模具1万套的生产规模。
在武高新,众多企业正在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日前,星星充电入选“中国独角兽”,这正是武高新始终狠抓“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园区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70家,拥有独角兽(潜在)企业9家、瞪羚企业83家。
强化5项保障
以立体支撑夯实发展底盘
项目的推进、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要素、各方力量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武高新坚持所有资源跟着项目走、所有要素围着项目转、所有干部为项目服务,加快形成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强化空间保障。空间是发展的载体,武高新在强化空间保障方面多点发力,为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加快推进沪宁沿江高铁武进站北侧地块、乐购地块等征迁工作;坚持“产业集群、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建设思路,加快推进龙城芯谷、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创新科技园7号厂房和凤市工业园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增载体面积超40万平方米,整合形成超200万平方米厂房资源;持续建设“理想之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功能配套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强化资金保障。资金是发展的血液,武高新通过多维度发力强化资金保障,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化项目储备,力争获批更多专项债以及各类项目资金,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强化“过紧日子”思想,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推进国有公司市场化运作和良性运转,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强化安全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武高新全方位强化安全保障,纵深推进“粉尘涉爆”“厂中厂”“消防除患清违”“危污乱散低”等综合治理,持续攻坚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全力攻坚重点信访积案包案化解,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强化民生保障。民生是发展的根本,武高新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居民安置、提升村镇环境、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强化组织保障。组织是发展的保障,武高新将进一步加强政治引领、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园区实际,通过有突破性的大招,变跟跑、并跑为领跑,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历史节点,武高新以“135”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书写新的传奇。“当我们把每个‘小目标’都变成‘施工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各项目标任务就会水到渠成。”冯旭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