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与AI双轮驱动 西太湖“1号产业”构筑创新极

2025-04-24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与医疗技术革新双重驱动下,人工关节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深耕骨科领域15年来,常州鼎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通过布局3D打印技术,加速人工关节国产替代进程。

今年,鼎健医疗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搭建3D打印技术平台,涵盖设备引进、测试验证等环节。这一决策源于对行业趋势的前瞻判断——传统减材制造的机加工工艺正逐渐被增材制造取代。

以髋关节产品为例,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一体成型,具备多孔骨小梁结构的植入体能够快速诱导骨组织生长,患者术后2-3周即可实现骨融合,较传统产品提速一倍,显著降低临床松动风险。“我们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自主研发,让国产产品与国际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鼎健医疗研发总监刘海波强调。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鼎健医疗对市场痛点的精准洞察。2019年公司仅有一款髋关节产品入围,而在去年的国家人工关节集采中,鼎健医疗的陶对陶髋关节、变径膝关节等产品全线中标,预计三年内创造超3亿元销售额,覆盖4万名患者。

这背后是长达六年的技术积淀:风冷工艺替代传统有机溶剂散热,使植入体耐磨损性提升30%。正是源于前期技术布局的厚积薄发,公司第一季度人工关节产品营收同比激增90%。“我们计划构建髋、膝、肩、肘、踝等全关节产品线。”鼎健医疗工程经理吴鑫海表示。

相距不足十分钟车程的常州博恩中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内,另一场技术革命正在上演。技术部主管贾云龙演示着最新博爵CBCT设备:患者一次拍摄,AI系统同步生成CT、全景、侧位三种影像,并自动标注6处可疑病灶。

“我们的AI大模型处理过数十万例临床数据,诊断准确率超98%。”博恩登特生产副总裁曹洪玮透露,搭载AI系统的设备已获40项专利,进驻全国700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辅助完成500万例诊疗。更令人瞩目的是,AI技术正渗透至耗材研发——通过模拟根管锉应力分布,产品设计周期缩短20%,隐形矫治方案设计效率提升35%。

身处同一片创新沃土,鼎健医疗与博恩登特在骨科与口腔领域各自深耕,共同诠释着国产医疗技术的突破与崛起,也印证了西太湖高端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力。作为西太湖倾力打造的“1号产业”,这里已集聚健康制造业企业280多家、健康服务业企业150多家,形成了骨科、齿科、体外诊断、生物材料、外科手术器械、康复器械以及心脑血管介入器械、手术机器人等“6+2”特色子产业群。

为培育更多“创新种子”,西太湖打造了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常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支撑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常州检查分局相继落户,40余家生产性服务机构集聚园区,形成良好的产业服务生态;积极参股一批国内知名医疗基金,通过“基金招商”带动优质项目落户,并在细胞治疗、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领域超前布局,全力招引龙头型、创新型、潜力型项目,推动产业加速“成链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