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镇:五年热爱十届精彩太湖之滨的“双向奔赴”

2025-09-10

连续十届、单届吸引超13万乐迷、省外乐迷占比达七成、话题流量破百亿成就全国“顶流”、10公里范围商圈综合营收超15亿元……太湖之滨、常州雪堰,一场持续五年的音乐盛宴书写了文旅融合的新传奇。

太湖湾音乐节的探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这场以音符为笔的盛大“律动”,正以其澎湃的活力与精妙的融合,激荡起人文精神与经济动能深度共鸣的浪潮,奏响了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乐章。

从“音符发生器”到经济新引擎

音乐节诞生地常州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环球动漫嬉戏谷,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巨型“音符发生器”。2019年,首届太湖湾音乐节在这里悄然诞生,摩天轮下青春呐喊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这场源于景区周年庆的尝试,依托乐园的奇幻场景与基础设施,迅速找准了“音乐+动漫+乐园”的独特“频率”,点燃了长三角乐迷的热情。

太湖湾音乐节的强劲“律动”,并非无源之水。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毗邻太湖,便捷的高速公路、高铁交通网络,成功吸纳了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大城市的庞大乐迷群体。这里不仅交通便捷,更将太湖生态美景与“乡村微度假”的休闲理念完美融合,与音乐节奔放的气质相映成趣,形成强大的文旅吸引力,让这场音乐盛宴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今年上半年,太湖湾音乐节贡献了度假区近40%的营收额,实现直接营收超1.2亿元,更带动周边产业收益约6.5亿元。从一场乐园庆典蝶变为全国音乐节“天花板”,如今,太湖湾音乐节已成为常州城市转型的缩影——以音乐为媒,让“流量”变“留量”,以青春之名,谱写城市与乐迷的“双向奔赴”。

打造有温度的青春乌托邦

音乐节的灵魂,在于人的参与和体验。精准定位受众,是太湖湾音乐节成功的关键。数据显示,音乐节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35周岁以下的年轻乐迷占比高达87%,其中女性乐迷是绝对主力。从演出阵容选择到舞台效果设计、从互动环节设置到场区氛围营造,无一不紧扣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与体验需求,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为了提升观演体验,主办方持续优化场地布局,科学划分出站立区、地垫区、充气沙发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满足乐迷多元观演需求。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投入超5500名安保、后勤和志愿人员,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女性观众比例高的特点,音乐节不仅大幅增加厕位数量,更贴心打造女性专属卫生间美妆区,免费提供各类美妆产品,这一贴心举措成为“雪堰温度”的最佳代言。

优化票务系统、升级支付方式、完善信息导览、首创“2公里外停车+免费短驳接驳”多线联动……这些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让每一个乐迷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音乐节超越了单纯的演出活动,升华为一种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

从空间创新到交通创新,再到服务创新,每一届音乐节都致力于寻找并实现新的“跃点”。这种围绕用户体验、不断突破定式的创新能力,是保持“跃动”鲜活与持久的核心引擎。

多元融合 文化赋能激发乘数效应

太湖湾音乐节的魅力,不仅在于音符的跳动,更源于其将多元文化基因熔铸一体的创造力。动漫与地域文化的碰撞、本土与国际的对话、传统与潮流的共生,让这场“律动”迸发出超越音乐本身的文化辉光。

“愿为一场节,奔赴一座城”,立足音乐与潮流文化,雪堰镇、太湖湾点燃经济新引擎。以太湖湾音乐节为媒介,湾镇串起周边景区和民宿,打造撬动城市发展的“超级IP”,“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村落”等多种文旅业态迸发出无限活力。

太湖畔,明黄色建筑群融合江南韵味与卡通趣味,40间客房化身“鸭趣游乐场”,国内首个B.Duck小黄鸭亲子度假村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一张票玩转一座城”带动多个景区、酒店、餐饮商户向太湖湾音乐节乐迷提供优惠活动;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延长,实现了文旅产业供需两端“双向奔赴”……太湖之滨,音符跳跃,经济脉动,人心温暖,奏响了一曲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互激荡的华美乐章。这强劲的节拍,是文化自信的高扬,也是产业活力的绽放,更是乡村振兴的脉搏。

记者观察

五年,十届。太湖湾,一场以音乐为名的“奔赴”正在持续。它生长于主题乐园的创意土壤,将“音符”播撒至长三角乃至更远方,这正是“人文经济学”的生动注脚——人文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并非宏大的理论推演,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

政府支持、政策赋能,为太湖湾音乐节的持续成长注入了坚实底气。雪堰镇将人文温度融入每一个环节,呵护好这场集体“生命律动”的体验感,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游客满意度和谐共振。所谓“顶流”的背后,是对“人”的细致体察。

始终将“人”,尤其是核心年轻客群和女性群体视为“跃动”的中心与灵魂。无论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设计,还是投入巨大资源保障安全与舒适,太湖湾音乐节都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深度尊重与关怀。

深植文化自信、勇于创新融合的雪堰镇,让“人文经济学”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奏响强音。文化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装饰品,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重塑了乡镇的吸引力,让雪堰成为长三角文旅地图上的一个亮眼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