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租者”到“同行者” 乡镇园区破茧成蝶

2025-07-30

湖塘科技产业园曾深陷乡镇园区的普遍困境: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产业发展动能不足。运营方更像是被动的“收租房东”,眼看着辛苦孵化的优质企业,因空间不足或政策受限而外迁。“企业要做大,我们没地方;就算有地,成本政策也比不过周边。”湖塘镇城东园区办主任张宪锋道出曾经的窘迫。

破局“引不来”与“留不住”

为打破困局,湖塘镇寻求变革,引入区属国企江苏国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经集团”)作为合作伙伴。2022年双方携手,探索“基金+基地+城市”的新模式,为园区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湖塘镇提供空间载体、属地服务和产业基础,国经集团则拥有资本运作和产业服务能力。国经集团手握百亿产业基金,联合深创投等顶级机构,设立覆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基金。专业基金的眼光,帮助湖塘提前锁定高成长科创项目,引来源头活水。湖塘镇则做好承接准备,提供精准政策支持和高效政务服务。

常州优磁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成果。这家专注于高磁通动力系统研发与制造的企业,早期凭一纸商业计划书,获得了国经集团旗下“蒲公英”科创天使基金的投资。在常州科教城完成研发孵化后,湖塘镇的积极对接和园区服务吸引了它。优磁科技顺利迁入园区加速生产。如今,企业估值翻升数倍,成为常州市种子独角兽企业。基金的“引”与湖塘的“接”紧密结合,让好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从“房东”到“伙伴”的质变

引来了企业,更要服务好。湖塘镇与国经集团深度协同,重塑了园区运营逻辑——从简单的“收租者”,转向深度陪伴企业成长的“同行者”。

核心变革是打破团队壁垒。基金团队深度参与项目落地全过程,既懂资本也通服务;园区团队介入项目早期研判,既懂招商也明产业。两者高效协同,决策提速,企业直接受益。

江苏优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永琦感受深刻。初创阶段,企业在股权架构、环评、政策申报等方面经验不足。“国经和湖塘镇的团队经验丰富,很早就帮我们预判问题。”他说。当需要在标准厂房楼顶加装环保设备遇阻时,园区主动协调各方,确保项目合规投产。“没有这支专业团队,我们自己真搞不定。”

园区的蜕变,不止于服务升级。一套全链条服务生态正在形成:设立1亿元专项基金投资入园企业;打造“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链条;开发“武创邦”服务小程序,覆盖九成企业日常需求。

深知“软环境”即竞争力,园区在生活配套上同样下足功夫:打造集休闲、交流、餐饮于一体的园区美食中心;引入便利店、咖啡厅、充电桩等便利设施;配建高品质人才公寓。优驱机电的外地技术骨干因此受益。“住进公寓后,车间若有突发状况,几分钟内就能赶到处理。”谢永琦补充道。

常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也为园区提供了支撑。“招聘成熟工人,现在发布需求3天就能补齐。”谢永琦对比说,“在外地时,曾耗时一周,流失率还很高。”

短短三年,湖塘科技产业园焕然一新:累计引进企业和项目超百个,新增注册企业24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家;出租面积超16万平方米。其探索的“基金+基地+城市”模式,正在武进多个乡镇园区复制推广。

从“房东”到“伙伴”,从“孤岛”到“生态”,湖塘科技产业园的探索为苏南乃至全国乡镇工业园区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当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服务深度浸润、城市功能有效支撑,传统的乡镇园区终能在新时代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