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工厂产能大幅提升,马来西亚工厂正在扩建,摩洛哥工厂土地勘探即将开始。”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沈义展开规划图。按照计划,3~5年内,腾龙股份海外收入占比将从20%提升至50%,实现“半壁江山在海外”。
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30年,腾龙股份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供应商,并积极进入和拓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EGR产品、汽车用传感器等领域。“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5%,每天有3万辆装配我们产品的汽车在全球下线,基本覆盖全球绝大部分车企。”沈义介绍。
公司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相关产品尤其是汽车空调管路及其附件的开发和制造,翻开客户名单,不仅有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还有本田、沃尔沃、大众、通用等合资车企以及理想、问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于腾龙股份而言,这仅是推进全球化布局的序章。“我们的目标,是让每辆汽车都用上‘腾龙造’。”沈义表示。
支撑这一目标的是持续的技术裂变。2020年,当汽车制造业朝着高性能、低排放、节能型方向发展,腾龙股份悄然将研发触角伸向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复杂度是燃油车的3倍,但这也是重构市场格局的机会。”沈义透露。近三年,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年均增长15%,非管路类产品营收占比已从20%跃升至45%。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向低碳转型的当下,腾龙股份以新型冷媒开发引领行业变革。“我们通过材料创新,将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重量减轻15%,能使整车重量降低2~3千克,能量损耗减少约5%,进而实现整车能耗优化。”腾龙股份研究院总监颜益军介绍,产品能同时满足欧盟《含氟气体法案》和中国《冷媒环保技术规范》,为公司推进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在同步进行。走进总成车间,主任王智敏正在调试新建的2条智能化生产线。“2条新产线预计4月试运行,5月试生产,7月批量交付管路产品。”王智敏介绍,目前,车间自动化程度达到80%,每条产线能减少5~6人。而腾龙股份依靠常州、马来西亚等研发与制造基地的“生产接力”,将准时交付率稳定在95%以上。
在沈义看来,海外的每处布局都要算“三本账”:供应链响应速度、本地化适配能力、地缘政治风险。他指着摩洛哥工厂的位置解释:“摩洛哥与西班牙隔地中海相望,两地仅有15千米海域的距离,便于我们开拓欧洲西南部市场。”
如今,“腾龙造”正在改写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版图,三大洲的产能支点形成三角矩阵:波兰工厂辐射欧洲中部,马来西亚工厂深耕东南亚,摩洛哥工厂则对接欧洲西南部与非洲。“我们计划在海外再造一个腾龙。”沈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