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议题下,推动(近)零碳产业园建设尤为重要与迫切。武进绿建区作为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打好绿色“组合拳”,交出了一份绿色低碳转型的“绿建答卷”。
用好“双碳”风向标 抢占新高地
近日,在绿建区举办的碳排放交易员能力建设培训班上,来了一位跨越1400公里的内蒙古“客人”——龙圣能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高晓敏。“考试合格,就能拿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排放交易员证书,相当于有了从业资格。”高晓敏说,提前布局、提前了解碳市场,可以让公司拥有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提供的课程正契合她的需求。
作为全球首个碳管理体系研究院,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近期被授牌为“国家双碳教育宣讲基地”。“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发‘双碳’定制化课程,为企业建设碳管理体系、完成进口国碳足迹认证提供支持。”研究院负责人唐文斌告诉记者,计划5年内服务出口企业达到1000家,进一步提升常州在全国碳市场、低碳试点城市中的辐射力影响力,目前已有多家控排企业在接洽合作中。
筑牢“绿建”根基 打造“武进样板”
前不久竣工的全市首个(近)零能耗建筑——长三角低碳循环创研谷,拥有近7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与科技研发楼。其建筑通过建筑窗墙比、自遮阳等系列被动式节能设计,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和绿色植被覆盖等举措,提升环境品质,打下节能低碳基础。同时,综合利用屋顶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能耗需求。相比同类建筑,其本体节能率、综合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别达34.9%、66.1%、47.8%,每年每平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千克。
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办公室主任黄吉告诉记者,目前,绿建区内已建成的民用建筑全部按绿建二星以上标准设计,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30%。近年来,绿建区还先后培育并建成江苏华亚木结构研究基地等一批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项目,在全区形成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工厂、绿色办公、绿色基础设施全方位推广的格局。
聚焦绿色产业 抢抓“时与势”
贝赛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产业基地二期生产车间项目是区重点项目,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和设备调试阶段。“作为产能补充,项目总面积13000平方米,可增加10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副总经理周永灿说。
围绕“绿建+智联网”“绿建+新材料”“绿建+新能源”“绿建+现代金融”四大产业方向,绿建区培育了绿和环境、贝赛尔科技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打造绿建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打好绿色“组合拳”,提升产业“含绿量”。今年,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成为我区第二家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我们正在布局一批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希望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绿建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绿建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条高质量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正在这里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