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武进区优势农产品推广(2019-2021)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3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进区优势农产品推广(2019-2021)实施意见
为推进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品牌农业引领作用,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群众知晓率,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根据《武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产业兴旺、质量兴农,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紧抓机构调整这新一轮农业农村发展新机遇,探索建立强农惠农政策整合机制,以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成果为抓手,推进农产品品牌和质量革命,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加优质安全农产品市场供给,健全系统、特色、高效的农产品推广体系,增加农产品品牌附加值,让武进老百姓在餐桌上吃的放心,吃的开心。
二、总体目标
围绕精品粮油、优质花木、特色果品、大众水产、创意休闲农业等五大类特色农产品,不断完善品牌基础体系,创建特色鲜明、优势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到2020年,成功构建品牌培育体系,培育十大叫得响、吃的美、质量过硬的武进农产品品牌,提升一批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健全农产品推广体系,每年开展农产品系列推广活动,提高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林牧渔业亩均增加值达3200元。
三、基本原则
——政府搭台。以行政服务为基本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通过财政补贴、宣传推介等手段,搭建优势农产品展销对接平台,引导和鼓励农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增强品牌意识,坚持特色农产品优质生产、品牌销售,提升武进地产农产品影响力。
——企业运作。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群消费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品牌建设,增加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安全农产品供给,拓宽营销渠道,不断增加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附加值。
——协会组织。以协会组织为强劲纽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举办农商对接洽谈会、农产品购销会等,推动武进地产农产品走出常州、走向全国;深化联合体“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深度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
——部门协同。以“农业+N”为发展方向,加大各部门的协同推进,将乡村生态休闲、课外教学与果品采摘、设施蔬菜、养殖垂钓、农产品展示等活动紧密结合,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产品,助力农产品推介。
四、重点措施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品牌农产品建设主体。
1.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借助大企业的市场、品牌、资本、人才、技术优势,开发高端产品,占领行业高端,培育高端品牌。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采取联营、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2019年,全区新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区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培育加工型示范龙头企业6家。到2021年,发展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40家,2-3家领军龙头企业进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力争发展1家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2.加快产业联合体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产品产加销联合发展。2019年,全区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创建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录2个。到2021年,力争全区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创建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录入库5个。
3.健全农业主体培育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整体经营水平。强化产学研深入对接,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推广与转化能力,促进品牌农产品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精深加工转化增值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功能,提升附加值,形成品牌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2019年对农业产业主体进行品牌培育管理培训。通过培训,力争到2021年全区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建成自有品牌管理体系。
(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品牌质量基础。
1.优化产业布局。各乡镇要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生产能力。2019年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4万亩。到2021年,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到75%。
2.打造区域特色。积极建设重点品牌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特色产业块状、带状发展,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2019年,全区范围内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评选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创建。到2021年,确保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标准,建成优质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制订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做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3.加强示范带动。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嘉泽)建设,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基地的集中发展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带动区域品牌产业基地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质量和效益。到2021年,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个(雪堰、武南)。
(三)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推进国家品牌发展。
1.加强品牌培育。加大对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增强其品牌创建意识,促进品牌农产品包装上线、销售。
2.加强品牌认证。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2019年,认证绿色食品10个,创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万亩以上,支持企业争创各类品牌。到2021年,力争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突破70%,领军龙头企业经营的骨干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
3.加强优质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品牌认证及申创工作,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各类品牌,打响品牌建设关键一枪。在创建品牌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品牌商业开发道路,评选“阳湖情·武进乡村大菜评比”等。
(四)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1.大力开展品牌整合。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整合模式,引导企业按要求、标准使用“阳湖果品”“夏溪花木”等公共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品牌对企业品牌的集聚功能,形成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个品牌。
2.大力推进内引外联。以市场为导向,以价格和标准为核心,以区域公共品牌为纽带,以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促进产业主体之间内引外联,整合生产原料、销售渠道,引导农业品牌向领军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牌集中,培育形成区域大品牌。
3.大力加强品牌营销。支持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大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发展,广泛运用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超县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营销方式,提升企业品牌农产品营销能力。2019年,继续办好“武进优势农产品进社区”“农民丰收节暨新康稻米民俗文化旅游节”“第十一届阳湖果品节”等活动。支持万臻科技有限公司举办“2019'中国(夏溪)园艺嘉年华”。到2021年,力争将品牌推广活动建设成“拉得出、喊得响”的系列化活动。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委宣传、区发改、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城管、农业农村、商务、文体广电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总工会、团区委、妇联、经贸公司和各相关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优势农产品推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推介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局,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项目推进机制。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细化分工,形成区统一领导、农业部门牵头总抓、各部门各司其职、各镇(街道)密切配合的优势农产品推广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推介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部门要统筹做好农产品推介工作,严格管控优质安全农产品,并引导企业做好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等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入市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宣传部门要做好推介工作的宣传引导;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三)加大投入保障。强化优质农产品推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优质农产品推介专项资金保障机制,纳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符合推介实际、富有推介成效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优化农业产业金融、财政等方面政策体系建设,整合财政支农项目,鼓励在优质生产、品牌建设、推广实效等方面创新,不断提升我区优质农产品推介水平。
(四)强化宣传引导。不断优化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介环境,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区域公共品牌、优质企业品牌的特色优势、建设成效、市场价值等,有效提升生产经营主体品牌意识,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错位化发展的品牌建设良好氛围,不断加强武进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件:武进区优势农产品推广2019年行动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