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武进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贯彻“263”专项行动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武发[2017]1号)精神,根据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办下发(武生态办发[2017]83号)武进区生态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河道(塘)清淤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全镇河道水环境质量,现就加快全镇淤积河道(塘)清淤工作,确保完成三年全面清淤一遍的目标任务,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二六三”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全镇河道清淤工程,并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改善全镇水环境,提升全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构建“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河网水系。
二、总体目标
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对全镇范围内淤积严重和水质较差的河道及村庄河塘进行全面清淤,通过三年时间着力解决河道(塘)淤积底泥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实现河道畅通、河面清洁的整治目标,再现“水清流畅、岸绿整洁、人水和谐”的乡村水景,为建设美丽礼嘉提供支撑保障。一是河道畅通。对河道(塘)进行清淤,恢复原断面标准,清除各类阻水障碍物,保障行水通畅。二是河面清洁。河道清淤后,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河面无大面积水生植物,无垃圾、无漂浮物。三是岸坡整洁。河道岸坡整洁,杂树清理,无垃圾、有条件的进行绿化隔离。
三、主要任务
自2017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镇范围内淤积严重或水生态环境较差的各级河道、村庄河塘进行全面清淤,优先实施劣五类及五类水质河道清淤工程。全镇三年计划清淤河道 92条 112.058公里、清淤村庄河塘 631 处(详见)。其中2017年清淤河道45条,长度55.216公里,由于结合小农水工程施工,先行实施第一批12条河道,长12.228公里清淤已结束,后期实施第二批33条河道,长42.988公里,村庄河塘316处,要求在2017年底之前实施完成;2018年清淤河道25条,长度22.963公里,村庄河塘190处;2019年清淤河道21条,长度33.879公里,村庄河塘125处。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及相关单位要在各自“263”专项行动组织体系下,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指定专人具体实施,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清淤工作顺利推进。
2、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各村负责辖区范围内河道(塘)清淤的工程建设和村塘长效管护工作。
3、制定计划目标。按照区委2017年1号文件要求,河道(塘)清淤根据“应清尽清”的原则,按50%、30%、20%的比例三年内完成清淤工作。2017年各阶段进度要求为:4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的40%以上;5月—9月的汛期和农灌期视情况开展清淤;10月—12月全部完成当年目标任务。
4、严格工程管理。河道(塘)清淤项目施工招投标按照区委办公室《关于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武办发[2013]52号),《关于开展镇村工程建设分类分级试点工作的意见》(武办发[2013]53号)等规定执行,同时实行第三方测量、审计、验收等制度,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第三方测量单位由区水利局统一委派。
5、强化资金保障。各村承担各自区域范围内的河道(塘)清淤工程建设资金,对完成镇下达计划任务并通过验收的村,根据区水利局委托的第三方测量单位提供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并经审计单位核定后,由镇财政按河道清淤土方量每方补助 10元,村庄河塘按河塘面积每亩补助 1500 元。
6、规范淤泥处置。为解决河道(塘)清淤淤泥处置中普遍存在的堆放困难、淤泥“搬家”等问题,各村要充分利用低洼地填高、废弃坑塘填埋、流转土地弃土等传统淤泥处置方式,因地制宜做好淤泥处置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淤泥监督和检测,指导污染淤泥的处理处置,避免二次污染。镇财政按河道清淤土方量每方再补助5元,村庄河塘按面积每亩再补助 500 元,作为对淤泥堆放场地补贴及青苗赔偿等费用。
7、加强督查考核。计划任务列入各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镇水利、财政、纪委等部门成立联合督查工作组,定期对清淤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情况通报,对未完成计划任务、进度滞后、推进不力的村,实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8、完善长效管理。村塘清淤工程完工验收后,要及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从而巩固整治成效,确保投资效益。村塘按照属地由各村负责长效管护,河道由镇进行管护。
附件:1、武进区礼嘉镇2017年度河道清淤计划任务表
2、武进区礼嘉镇2018年度河道清淤计划任务表
3、武进区礼嘉镇2019年度河道清淤计划任务表
4、武进区礼嘉镇村庄河塘清淤三年计划任务表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人民政府
2017年7月23日
下载附件:礼嘉镇生态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河道(塘)任务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