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食品药品> 内容
今年第三季度,区食安委组织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对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四个环节的46个类别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共抽检1494批次,其中,食品及相关产品1294批次,包括农畜禽产品及其投入品和产地环境、茶叶及代用茶、大米、方便食品、饮料、黄酒、冷冻饮品、蜜饯、酿造酱油、葡萄酒、露酒及配制酒、食糖、巧克力及糖果、肉制品、乳制品、食醋、食品包装、速冻调制食品、添加剂、植脂奶油、酱腌菜、鸡精、味精、小麦粉、食用菌、水果干制品、膨化食品等品种,1231批次检测合格,合格率为95.13%;消毒餐具200批次,75批次检测合格,合格率37.50%。
不合格品种及原因分析:(1)饮用纯净水2批次菌落总数超标。导致微生物超标的原因有:饮用水桶清洗不彻底,消毒和包装过程不卫生,生产环境、人员卫生以及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臭氧杀菌设备,单纯依靠消毒剂和紫外线杀菌等;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赶产量,节省成本,不按照规定的生产程序进行生产及灌装。(2)糕点类2批次不合格。其中月饼1批次脱氢乙酸超标。脱氢乙酸是广谱防腐剂,为了保证月饼的质量和风味,延长其货架期,生产厂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加入防腐剂。另1批次糕点防腐剂比例之和大于1,原因是生产厂家对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熟悉及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所致。(3)炒货1批次酸价超标。酸价是能反映原料的新鲜程度,酸价不合格说明其对原材料没有很好的把关,是陈旧的原材料。(4)食用植物油1批次特丁基对苯二酚超标。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减缓油脂氧化作用,避免产生酸败现象,延长保存时间。(5)蜂蜜4批次不合格,其中3批次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达标、1批次蔗糖含量超标。果糖和葡萄糖是蜂蜜的主要甜味成分和重要质量特性指标,其含量指标偏低,说明蜂农缩短了蜂蜜加工酿造过程,直接给蜜蜂喂葡萄糖和果糖吃而增加产量,或者未经充分酿造在蜂蜜中掺入了蔗糖等糖类物质。(6)火锅底料3批次、食用油6批次酸价超标。酸价是评价油脂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造成酸价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原辅料把关不严、保存不当;二是生产工艺控制不当,加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7)水果罐头1批次检出苯甲酸。苯甲酸作为防腐剂,只允许部分食品可以使用,而果蔬罐头不允许使用。造成苯甲酸检出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为确保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变质而加入防腐剂;个别生产企业对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不了解,不知道果蔬罐头不能添加防腐剂,也有一些企业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而故意违规。(8)白酒1批次总酯含量不达标。总酯是白酒产品中所有酯类芳香物的总和,其含量的多少与酒的品质高低及香型有关。总酯不合格在正常情况下说明工艺不良,基酒品质差,在非正常情况下可能是直接用酒精通过简单勾兑而不达标。(9)袋装豆干1批次、卤菜38批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说明其产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10)水产品2批次铅超标。铅超标反映水产品所生长的环境受到污染或在加工过程中由配料带入。(11)蔬菜1批次甲胺磷超标。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性状不稳定、挥发性强、易分解,可能是由于菜农未按要求执行休药期规定。(12)集中消毒餐具125批次速测大肠菌群呈阳性。说明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设置消毒工艺流程,餐具消毒不够彻底。
消费警示:(1)在购买桶装水时应注意查看桶体是否光滑、清亮,透明度高,质感好等,同时仔细检查桶盖是否密封良好。桶装饮用水打开后,应在短期内尽快饮用完毕,对饮水机也要定期清洗。(2)叶菜洗干净后尽量要多次清洗和浸泡,根部多切除些(尤其是韭菜),可大大减少农药残留危害,提高食用安全性。(3)去超市购买“冷鲜肉”时,应注意查看猪肉肉皮上印的“两章”,即动物检疫合格印章(蓝色长条)、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红色圆形)。为防卖方将切碎的私宰肉混入合格的肉品中售卖,建议消费者对分割的小块肉要注意观察,最好选择从看得到印章的大块肉上割取。(4)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管理经营条件相对较好的经销场所和正规知名品牌的产品;注意查看商品标签,尤其要注意食品的贮存方式,尽量按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和期限存放;主动索取并保留好票据,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5)四季度新米上市,也是炒货、酒类、水产品的消费旺季。为防购买到翻新陈米和掺籼米的粳米,购买时要注意闻和看,可从气味和米粒形状、成色加以识别,由于新米水分指标会较高,易霉变,所以一次采购量不要过多,以缩短贮存周期;谨慎购买经过黄梅季节或夏季的炒货食品,因为经过高温高湿度环境后,炒货食品中的油脂容易发生氧化变质;不要购买标志不全的酒类,尤其是所谓进口的没有中文标识的洋酒(葡萄酒);优先选购经“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水产品,贝壳类水产品建议用清水养几天再食用,每天注意换水,能减低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含量。(6)谨慎使用消毒餐具,确需使用的也要先用开水烫洗。
附件:2012年三季度食品抽检不合格产品汇总.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