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走进武进> 社会事业> 人民生活> 内容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武进区人社局紧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职责使命,聚焦市、区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大任务”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重点任务,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有力有序,展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形势稳中有进。一是强化政策扶持,稳定就业。积极贯彻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含经开),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万人(含经开),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202人,创业带动就业9505人。推行“政策找人”“补贴找企业”模式,精准滴灌政策红利,向全区符合条件的2.88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05亿元。及时发放失业待遇2.42亿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836万元,惠及补贴对象超12万人次。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就业。发挥武进区人力资源市场和“武进人力资源网”平台作用,开展“2024年武进区公共就业新春招聘月”“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名企带岗直播、云宣讲等活动,多措并举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开展线下招聘活动150余场、线上招聘活动30余场。持续推动劳务品牌建设,“武进绿色建筑装配工匠”获评2024年省级劳务品牌,“武进轨道交通技术员”劳务品牌创业项目荣获首届江苏省劳务品牌创业项目大赛全省一等奖。三是聚焦重点群体,保障就业。积极开展“两节慰问”“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实地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体278户,援助就业困难人员2032人。开展“就业帮扶,真情相助”调查帮扶行动,全年帮扶305名五类困难群体就业。持续完善就业驿站功能,建设武进技能人才零工市场,并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验收,已有3万余名技能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受益。大力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组织青年(含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1562人。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待遇提升,幸福指数更高。稳妥推进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工作,核定调整待遇12.8万人,发放金额共计0.47亿元,人均养老金提升366元;城乡居保待遇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提高40元/月、被征地农民保养金标准提高70元/月。开展“数字找人”社保扩面专项行动,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5.02万人(新武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88.96亿元。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经办体系,惠及1.94万参保群众,补贴共计175万元。二是惠企利民,政策落实到位。全面启动工伤预防五年行动,切实提高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在全省首创工伤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工伤事故速就医、速认定、速结算,服务69家协议企业,548人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联网结算医疗费用210万元。稳步推进职业伤害保障工作,惠及557名新业态从业人员,发放待遇1594万元。三是优化服务,保障能力增强。聚焦群众关注的社保热点问题,及时做深做细做实政策解读,在媒体推送高频工单问题,全方位、多角度让群众知晓业务,形成“政策人人懂”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进“暖心居保”品牌建设,指导雪堰镇审批局、西湖街道审批局、嘉泽镇审批局等三家基层服务窗口单位进行“暖心居保”建设,进一步丰富“三色服务”内涵,构建“暖心居保”服务圈,着手打造规范便捷、智慧安全、便民利民的城乡居保经办服务体系。
引才成效突出明显。一是充分激发人才集聚效应。聚焦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组团式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各类人才3.1万人,签约落户“龙城英才计划”优质创业类人才项目117个,各类人才指标位全市第一方阵。瞄准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院所“聚集地”,举办“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西安站、汕头站活动,“龙城英才计划”专场邀请赛6场,吸引4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已成功对接落户50余个,聘请“引才合伙人”23名。深入实施“博士后腾飞专项行动”,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24人,为541名高层次人才和69个博士后项目审批各类补贴共计1380万元。不折不扣落实武进人才政策,发放各类人才补贴超1亿元,新增“人才贷”7000万元以上。持续打造高层人才服务联盟3.0版,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已突破90家,举办各类人才活动60场以上。二是高效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提升”赋能工程,新增数字技能人才213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671人,新增企业自主评价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479人次。树立现代产业人才培养“风向标”,举办2024年“技行武进”系列职业技能大赛13场,吸引800余人参赛。率先在湟里镇后坊村成立全市首家村(社区)技能夜校,有效盘活乡村技能资源和人才流量。三是大力推动产业园提档升级。继续高标准落实省人社部门支持产业园发展措施,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深入推进全省保卫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二级)题库开发工作,江苏省保卫管理员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聚焦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申报的《数见未来 技行天下——构建数字技能人才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2023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十佳案例。
和谐劳动关系底色新明。一是注重源头防控。紧盯春节、端午、中秋等欠薪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根治欠薪政策培训工作,提升劳资专管员能力素质水平,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7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册。定期约谈欠薪线索较多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8批共57人次,帮助企业分析线索多发原因,探讨优化解决方案,有效遏制了其欠薪线索增长势头。二是加强执法力度。织密根治欠薪“防护网”,联合各主管部门和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欠薪线索“百日攻坚”、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工程建筑领域“安薪行动”等专项行动,做到及时受理、快速查处、迅速反馈,确保农民工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劳动监察共接受职工投诉举报2035件,接收市级以上欠薪线索7323条,均按期核处。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积极推进实名制管理,督促235个项目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408万余元,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账户办理和上线率达100%。三是健全仲裁体系。持续发挥联合调处中心效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年调解劳动纠纷案件700余件,有效减轻了仲裁院办案压力。完善园区、企业和行业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协商-调解-仲裁”全过程案件化解处置机制,劳动仲裁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142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4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