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医疗健康> 资讯服务> 内容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指出,落实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增强医疗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卫健局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前不久,前黄镇居民朱梦迪82岁的奶奶突发脑梗陷入半昏迷,一家人直奔车程5分钟的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得益于医共体建设的“专家下沉”机制,经过当天坐诊的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及时救治,患者现已病情稳定。“乡镇卫生院就有三甲医院专家,太方便了。”朱梦迪感慨,医共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挂上了专家号。
今年以来,我区以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分别联合武进第五人民医院、武进第六人民医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共体内部创新设立医疗业务、健康管理、物资集采、信息共享、医保协同及临床技能培训六大管理中心,实现资源高效整合。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程金符介绍,“上级医院通过专家驻点、技术帮扶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医院内、外、妇、儿、中医等多学科的医疗服务质量。”
“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区卫健局医政中医科负责人贺璞表示,通过健全管理体制、推进管理同步、促进服务同质、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提质赋能,为群众构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强调,纵深实施医疗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工作,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验收准备,力争年内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3个、甲级村卫生室20家。
在武进第六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刘百伟的颈肩腰腿痛特色门诊吸引不少患者慕名前来。“上班坐久了,后背像针扎一样,疼了一年多了。”患者胡景国经过两次治疗后,疼痛症状减轻了不少。
在医共体支撑下,更多优质中医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辐射,“技术支持”叠加“人才培养”,促使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接下来,我区还将充分发挥武进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推进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区已建成五级中医馆3家、四级中医馆4家的基础上,今年,寨桥卫生院将创建四级中医馆,全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切实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阁建设率力争要达70%。
此外,区卫健局将优先在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孟河医派优势专科专病领域,鼓励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工作室。同时,开展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让中医药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接下来计划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培育全区中医药文化传播讲师团,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遴选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贺璞表示。
从特色门诊到基层中医馆,从人才引育到文化普及,我区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措,绘就中医药惠民新图景,为“健康武进”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