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医疗健康> 资讯服务> 内容
开篇语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武进区以“项目”为笔,书写医防融合新篇章:慢性病医防融合综合试验区搭建协同网络,前列腺癌筛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其他疾病筛查精准发力。这些项目如同桥梁,贯通疾病预防、筛查与治疗全链条,将健康守护理念转化为惠民实践,推动医防深度融合。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承载着健康使命的实践探索,见证医防融合如何在武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日,一位胃癌患者家属对常州市慢性病医防融合综合试验区项目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试验区项目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在疾病的早筛、早防、早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切实守护着居民的健康。
精准早筛 揪出隐匿病魔,抢回生命先机
在试验区项目推进中,早筛工作始终被摆在重中之重。试验区充分整合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的优势资源,依托南京医科大学专业的数据模型,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四大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开展大规模、广覆盖的筛查行动。
家住湟里镇葛庄村湾里村民小组的袁大爷,平日里总给人身体健朗的印象,偶尔胃部感到不适,他也只是前往村卫生室,让村医开点药对付一下。今年3月,在村委的广泛宣传与积极动员下,袁大爷参与了试验区组织的基线调查,并于4月前往武进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初筛体检。结合基线调查数据与初筛结果,通过南京医科大学的数据模型精准分析,判定袁大爷为胃癌高危人群,随即建议他接受进一步的精筛体检。
5月16日,在老伴的陪同下,袁大爷来到武进四院接受胃肠镜检查。镜头下,袁大爷胃部的病灶清晰可见;经过切片检查,最终确诊为胃角腺癌。院方第一时间与其老伴沟通病情,并迅速启动转诊程序。5月26日,袁大爷顺利接受了胃部分切除术,如今已出院在家休养。回想起近一个月的经历,其老伴感慨万千,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幸亏发现及时,才能够早治疗”。
创新模式 拓宽健康覆盖,赢得百姓信赖
在武进四院精筛现场,湟里镇西安村村民柳大爷陪着妻子来做胃肠镜时,对试验区入户调查、初筛、精筛的流程早已熟稔于心。他由衷地感慨道:“和往年的老年人健康体检相比,试验区的体检项目更加丰富全面,而且年龄范围放宽到45周岁,受益的人群更广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健康保障作用更大。”
作为2025年试验区项目启动最早的两个村,湟里镇葛庄村、西安村目前已完成全部初筛工作,精筛工作也将收尾。全程参与葛庄村试验区项目工作的村医沃琴梅对此感触颇深:“刚开始做基线调查时,大家都觉得又枯燥又繁琐,不太配合。但随着初筛、精筛的推进,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在回头看,前期工作的辛苦、百姓的不理解,都不算什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据项目工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试验区已累计完成5650份基线调查,5300人接受初筛体检,493人完成精筛体检;初筛阶段便确诊胃癌患者1人、肺癌患者1人,精筛阶段又确诊胃癌患者3人。
医防并重 共筑健康愿景,呼唤全民参与
随着试验区项目的不断深入推进,通过早筛、早防、早治的紧密结合,成功筛出并救治多例病例,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实实在在地为湟里镇居民带来了健康福祉。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居民依旧抱着“只要我不参加筛查,我身体就很健康”的错误观念。这种“鸵鸟心态”,实则是对疾病的恐惧与逃避。在走访调研中,不少居民坦言,不敢面对筛查结果,担心一旦查出问题,原本平静的生活将被彻底打乱。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客观规律:疾病并不会因为逃避筛查而自动消失。那些因早期筛查而成功治疗的案例,无不证明早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如果仅仅因为恐惧就拒绝筛查,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往往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届时不仅治疗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患者承受的痛苦、家庭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也将难以想象,而且患者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试验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筛查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早筛,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每一次筛查通知的发出,都饱含着对居民健康的深切关怀;每一次专业的监测检查,都是为居民健康增添的一份坚实保障。在此,呼吁广大居民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筛查,这不仅是对自己健康负责,更是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只有大家携手共进,充分利用试验区的资源优势与专业服务,才能实现“不生病、少生病”的美好健康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