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小学 邓晗
合情推理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它主要通过对已知情境的分析与推理来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鉴于小学生本身思维活跃,且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此教学阶段应用合情推理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1.转变观念 重视合情推理教学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当教师采用合情推理教学法时,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变为积极探究者,教师则成为辅助指导者。这种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主动进行推理学习,掌握数学原理。
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讲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两组数据(2,4,8,16,32,64和3,6,12,24,48,96)之间的关系,发现倍数关系。学生通过合情推理理解“倍”是加法的另一种表达,例如2×2=4相当于2加两遍。这种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倍”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
2.教授学生合情推理方法技巧
合情推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包括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猜想推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去学习和运用合情推理,并通过正面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律”时,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发现无论先计算哪两个数,结果都相同。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和观察,形成归纳意识,掌握合情推理方法。随后,教师提供新的算式,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发现使用“凑十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合情推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这些技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合情推理
情境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目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旨在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数学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或类似情境,以便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同时,考虑到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知识点,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情境教学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合情推理意识和能力。
4.小组合作加深合情推理程度
合情推理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鉴于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课堂学习时的表现会各不相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教学也融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将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合情推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合情推理来学习掌握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进而增强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有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全面分析并应用合情推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情推理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重视合情推理教学,并教授学生合情推理的方法与技巧。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教学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培养锻炼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意识,以增强合情推理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方法、有目标、有技巧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推动学生灵活运用合情推理,提高学习效果,发展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