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实验小学博物馆课程以“触摸历史根脉,传承文化基因”为核心理念,融合考古探秘、非遗技艺、民俗体验三大板块,开设“三城三河探源”“泥塑拓印工坊”“阳湖拳武韵”“堆花糕团传习”等特色项目,通过沉浸式学习与跨学科实践,引导学生在文物与技艺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一、设计理念
学科融合:打破历史、美术、体育等学科界限,以项目式学习串联知识体系。
实践育人:依托博物馆资源与非遗工坊,强调“做中学”,让文物与技艺“可触可感”。
文化浸润:通过阳湖拳的武德训诫、堆花糕团的节庆礼仪,潜移默化培育家国情怀。
二、课程亮点
1 三城三河:解码千年古城的水系密码
以武进淹城博物馆“三城三河”遗址为切入点,结合考古学、地理学与历史学知识,带领学生走进古代城市水系遗址,通过模拟沙盘复原、地层剖面观察、陶片分类等活动,理解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课程中,学生化身“小小考古队员”,亲手清理“出土”文物(仿制模型),撰写考古日志,从夯土城墙与护城河遗迹中窥见古代文明的兴衰脉络。
2 泥塑拓印工坊:凝固时光的指尖艺术
借鉴六朝瓦当、砖画等文物元素,开设泥塑与拓印实践课。学生学习传统制泥工艺,亲手揉捏陶土,仿制六朝陶俑、兽面纹瓦当;在拓印环节,通过吹塑覆膜、墨色捶拓,复刻纹饰背后的吉祥寓意。课程融合美术创作与历史探究,如通过拼镶砖画设计,体会六朝“竹林七贤”的文化精神,让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生。
3 阳湖拳:一招一式传承尚武精神
“阳湖拳”又名常州南拳,课程注重武德教育,以“以武修身、以德养性”为宗旨。通过复合单练、复合群打、连打行打等招式演武,学生强身健体并培养坚韧品格;通过拳谱研读,帮助学生了解其与江南水乡民俗、军事历史的关联,传承地方文化。
4 堆花糕团:指尖上的岁时节庆
围绕江南传统节令,开展堆花糕团制作课程。学生以糯米粉为原材,学习捏塑寿桃、鲤鱼、如意等吉祥造型,并用天然植物染料点缀花色。课程融入民俗研究,如探讨“重阳花糕”“元宵团子”的象征意义,同时组织节庆市集,鼓励学生设计文创产品,让传统手艺走进现代生活。
三、教学成果
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多次赴武进淹城博物馆参加专题活动,并与堆花糕团市非遗传承人华娟萍、常州大学武术社团教师联合举办非遗市集、武术展演等活动。
从非遗泥塑到墨拓丹青,从体悟实践到传承文化,淹城实小博物馆课程以“小切口”讲述“大历史”,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遥远符号,而是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鲜活记忆。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让更多孩子成为文化传承的“小水滴”,守护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