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初级中学课间活动
新学期,新气象。春季学期伊始,不少学生惊喜发现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变多了,课间休息活动时间变长了。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我区全面落实“2·15专项行动”,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
人民路小学: 运动有活力 益智满欢乐
课间时长小调整,事关孩子身心健康大变革。人民路小学要求杜绝“拖堂”现象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体育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奔向操场,瞬间切换“燃脂”模式,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游戏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们趣味满满!
不仅有运动的活力,还有益智的快乐。下围棋、五子棋,每一步都是智慧的较量;翻花绳、玩纸杯游戏,乐趣无穷。在这15分钟里,学生们各自找到了专属的快乐角落。
礼河实验学校: 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拼起来”
近日,礼河实验学校紧跟省、市、区“2·15专项行动”步伐,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优化课表,让学生“走出去”。为落实专项行动要求,学校教务处对作息时间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如今,课间时长固定为15分钟,学生每天拥有2小时的综合活动时间,上午、下午大课间均达30分钟。
统筹规划,让学生“动起来”。学校体育组依据该校体育特色,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优化。上午,足球大课间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下午,大课间融入素质操与跳绳游戏,涵盖单跳、双跳及集体跳等多种形式。这不仅为体育中考的跳绳项目筑牢基础,更为学校跳绳队输送人才。此外,学校还精心制定了课间巡视方案,在走廊、天井等区域,安排老师进行巡查。学校在教学楼间打造巨型视力表,让学生在保护视力的同时增长知识;在大过道地面张贴“萝卜蹲”“飞行棋”等趣味游戏,在教室内准备各类益智棋类游戏,丰富学生课间生活。
运动AI,让学生“拼起来”。学校将借助AI技术,打造更多“课间乐园”,如AI视频运动、校园体育英雄榜等。这些创新举措旨在激发校园运动活力,鼓励学生为身心健康积极拼搏。
洛阳初级中学:“体育+”课间活动 活力满校园
随着大课间铃声响起,洛阳初级中学各班级列队进场,整齐有序。第一阶段是集体慢跑,全校43支队伍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彰显了学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随着乐曲的变换,第二阶段各年级健身操开始,学生们活力满满,热情四射。第三阶段分年级分班级开展特色体育项目活动:足球、篮球、舞龙、舞狮、彩带龙、轮滑、竹竿舞、滚铁环、踩高跷、赶小猪、花样跳绳等种类繁多的体育活动,点燃了学生们的健身热情。丰富的课间活动不仅充盈了课余生活,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健康素质。
学校不仅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还在“阳光能量成长积分考核细则”中增设大课间学生活动量化指标,对每个学生依据考评细则进行打分,每学期根据积分多少,学生获得相应“阳光币”,期末时可兑换学习用品,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发生在课堂的垂直传授中,更孕育于课间活动的水平互动里。将课间时长拓展到15分钟,看似只多了5分钟,实则是对“课间圈养”困局的反思,是教育理念向五育并举育人框架的靠近。同时,课间这一看似非正式的时空实际上却构成了重要的学习场域,成为连接德智体美劳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