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进西片唯一一所重点高中,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厚德修身、博学于文”的办学理念,恪守“忠勇勤毅”的校训,立足学生发展,聚焦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助力每一个学生成就精彩的人生。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区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国家语文教学实验基地等。
擦亮红色印记 传承精神血脉
“穿越雷区,是防御作战、拔点作战……”近日,在湟中报告厅,高一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思政课。杨彪、丁成福两位战斗英雄以亲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在战火纷飞岁月的战斗故事。湟中将红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湟中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积极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在举行开学典礼、军训动员、毕业典礼、体育运动会、学校艺术节、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教室文化角等文化载体,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依托吴海军烈士墓、阿甲公园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开辟社会教育大课堂;通过学生会、校长助理和各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积极提升学生自主自强意识;通过“学习党史,牢记初心”“读红色经典,做强国少年”“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读书征文活动和党史讲座、纪念日活动、《论语》学习等方式深入开展革命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厚德修身”德育系列校本课程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校本课程。
日前,第二十四届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高中组)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湟中高三(9)班潘子君、高三(10)班吴嘉羽两位同学获一等奖。我市有6所高中共12位同学获此殊荣。
“厚德修身、博学于文”是湟中的办学理念,“博学于文”指的是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包括诗书礼乐、典章制度等。学校出版《杨柳青青——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萃》,开发《文苑撷英》《陆涛声文选读本》《新闻通讯写作问答》等校本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开设整班阅览课,组织读书活动,鼓励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在图书馆醒目位置设立专题图书推荐书架,为学生提供热门图书资料,激发阅读兴趣;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定期进行图书流动和更换;开展读书征文评选、网络读书竞赛活动,并把评选出的优秀征文在宣传橱窗中展出;建成了陆涛声、陆颖墨文学馆,开展生动活泼的展示、参观、阅读、写作活动;创设各种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博文之声”广播站每日中午开播,校园网站刊载学生优秀作文。
学校“博文苑文学社”创建于1999年,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创作、采风、采访报道、佳作评选、朗诵、演讲等活动,组织参加写作培训夏令营,邀请作家、教授等讲学。“博文苑文学社”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小作家》杂志社评为“全国百优文学社团”,还先后获得全国校园文学社团“与时俱进”百佳奖、武进区2014年度大中学生优秀社团等荣誉。近3年,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苏省诗文创作大赛、武进区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等大赛中获奖近200人次,多篇学生文章在省级报刊、期刊上发表。学校获得“华夏书香校园”称号、第二届“世纪华文杯”写作教学先进单位集体组织奖等荣誉。
激活科学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2024年暑假,湟中“创客科技社团”6位同学参加“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中两个项目的比赛,均获得省级复赛金牌,最终参加全国决赛的4位同学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湟中历来重视科学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科技创新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应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湟中有着深厚的科技教育底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组织学生栽桑养蚕、采茧缫丝,70年代创设地震测报室。2004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后来又开辟多个校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校内先后建成地震科普室、地理园、气象园、生物园、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和直观生动的科技长廊等,组建科技、气象社团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夏令营、科技冬令营、科技周、创作科幻画、认养校园树木等活动,举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营造浓郁的校园科普氛围。
学校专门制定了《湟里高中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制度保障;积极开展科技课题研究,开发深受学生喜爱的《科技发展与现代生活》《地震常识》《生活中的化学》《生物科学探究》《环境与化学》《物理·科技·生活》《生活中的生物学》等校本课程;定期邀请校外科技辅导员来校给师生作科普讲座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湟中特色的科学教育模式,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