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金钥匙”,解锁“万人小区”的“幸福密码”

2025-04-03

在湖塘镇,交付12年的聚湖雅苑小区正经历着令人惊叹的“逆生长”。这座常住人口逾万人的老旧社区,通过业委会、物业、居民构建的“监督+服务+共创”三方治理体系,实现了从“安居之所”向“品质家园”的跨越式蝶变。数据显示,物业费收缴率从2013年的59.95%攀升至如今的81.22%,自2019年起,年均18万元公有收益全部投入小区焕新,书写了基层治理的鲜活范本。

破局:从管理失序到三方共治

2019年前的聚湖雅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治理困境缩影:地下车库渗水积尘,人车混行险象环生,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堵塞逃生通道,设施设备损坏严重,物业与居民矛盾化严重。2013年至2019年,小区历经5任物业项目经理更迭,但基础设施老化、管理松散等问题始终未能根治。

转机始于2019年首届业委会的诞生。“这里新市民占比超90%,很多家庭把大部分积蓄投入‘唯一的家’。”业委会副主任宋睿坦言,彼时物业与业主矛盾尖锐,“给了一年整改期,但慢慢发现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关键。”

为此,业委会亮出“三板斧”破局——搭建22个楼栋微信群实现“24小时云管家”响应,组建老中青三代治理“智囊团”,创立季度轮值组长制。江苏天天欣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聚湖雅苑项目经理冯明感慨:“过去我们像救火队员,现在业委会架起了信任桥梁。”治理首年,门禁系统、车库照明、人车分流、电动车停放等10余个“顽疾”被攻克,物业费收缴率突破78%。

创新:三代“智囊团”激活治理基因

清晨,74岁的杨俊华手持记录本开始“找茬”;深夜,47岁的周峰挑灯规划6000多辆电动车管理方案;周末,90后宋睿带领青年业主设计“星光长廊”光影景观……在业委会主任上官志敏的带领下,这支涵盖老中青三代的业委会团队,正重新定义小区治理的内涵。

三代“智囊团”催生出令人惊叹的“聚湖速度”:非机动车库智能化改造新增1080个充电口,春节亮化工程7天点亮万家灯火,红梅广场10天从图纸变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项目都要经过“三方会审”——2024年南门路面改造方案历经3稿修改,最终以90%以上的支持率通过。

2024年国庆前夕的电梯机房火灾事故,成为检验治理成效的“试金石”。面对132户居民“悬空”困境,业委会连夜启动应急机制:7日内完成事故鉴定、维修方案公示、费用分摊协商,创新采用“业主承担70%、物业承担30%”的共担模式。

蝶变:万家灯火照见治理智慧

暮色中的聚湖雅苑,建筑轮廓被LED灯带轻柔勾勒,许愿树下的熊猫灯组眨着俏皮眼睛,星光长廊成为社区“网红会客厅”。带着女儿散步的业主纪安其,总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每个角落的变化:“从前物业唱独角戏,现在每个改造都有我们按的‘指纹’。”

这位2017年入住的“老业主”,亲历了社区治理的基因重组:从“僵尸车”遍地的地下车库到智能充电示范区,从斑驳脱落的单元门到人脸识别系统,从杂乱绿地到全龄友好活动空间……6年来,几十个民生项目落地,让“住有优居”从蓝图化为实景。

当业委会真正成为民意“转换器”、物业化身专业“执行者”、居民转变为共建“合伙人”,老旧小区焕新的不仅是楼宇容颜,更是基层治理的底层逻辑。眼下,业委会正在积极规划儿童主题乐园、消防系统改造的方案,随着人脸识别门禁、居民中心广场重新规划列入改造清单,这个万人社区正向着“未来社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