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老旧小区!阳湖世纪苑北苑,防疫站小区迎来贴心“信托管家”

2025-10-29

日前,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党建引领“阳光信托”物业综合治理正式签约,一场围绕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破冰行动”悄然兴起。古方社区的阳湖世纪苑北苑与东庄社区的防疫站小区这两个多年饱受管理困扰的老旧小区,如今正通过“阳光信托”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实现从管理失序、服务缺失到有序运转、共建共治的华丽蜕变。

党建引领,破冰开局 从“无人问”到“有人管”

老旧小区治理,常常面临着物业费收取难、服务水平低、公共设施老化、居民信任度不高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阳湖世纪苑北苑,一个交付近20年的小区,共有居民约1800名。长期以来,偏低的物业费标准导致服务捉襟见肘,公共设施老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逐渐累积,其中46幢区域甚至出现了多年的“失管”状态。“时间越久,居民满意度越低,物业费收缴率一度仅在60%左右徘徊。”高新区北区工作组副组长庄春潮介绍。同样,东庄社区防疫站小区,是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居民们习惯了依赖政府兜底,付费购买服务的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导致公共事务无人牵头,小区活力不足,治理陷入僵局。

2025年,这两个小区作为高新区北区“阳光信托”物业模式的试点,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开启了“破冰行动”。两个社区的党委书记全程部署参与,北区物管部门全程指导,依法精准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物管会)。东庄社区通过居民座谈会推选产生物管会成员与楼道长。古方社区则推选了11名有责任心、有能力、肯奉献的居民进入物管会。“我们每家每户走访,做好中间的桥梁,大家都有信心把我们的小区管理得更好。”阳湖世纪苑北苑物管会成员徐琴珍说,要提高小区居住幸福指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自己积极参与,也是希望能成为连接社区与业主之间的桥梁,当好推进新模式落地的“引擎”。

阳光透明,凝聚共识 从“不信任”到“齐参与”

“信托制”物业的核心在于“信”。如何重建居民对物业管理的信任?“阳光透明”与“广泛参与”成为最优解。两个试点社区通过开展“请进来”授课传授经验;组织干部、物管会成员、热心居民“走出去”入户宣传;设置“夜市”摊位集中答疑,召开居民见面会坦诚交流等活动,让“阳光信托”的做法和意义家喻户晓。

公开、透明的预算是赢得信任的基石。古方社区对阳湖世纪苑北苑的收入来源、公共收益等进行了全面排摸,精准掌握“家底”。公共停车费、物业用房租金等做到应收尽收,物业费收缴率从60%有望提升至80%。预算编制过程更是精益求精,前后经过10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份清晰明了、获得居民广泛认可的开放式预算,并计划约11万元用于北门门禁改造、监控更新等民生实事。“现在收多少钱、花在哪里都清清楚楚,我们交钱也交得放心。”居民周巧珍开心地说。

众人事由众人商。在东庄社区防疫站小区,每栋楼都有楼栋长,并特意打造了党群服务直通站,党员和年轻志愿者积极充当“议事先锋”,牵头梳理意见、组织协商。“因为此前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居民缴费购买服务的意识很薄弱,让大家接受新观念成为关键。”东庄社区党委书记崔立表示。为此,社区利用新阵地,专门组织召开6次居民座谈会,针对小区空间资源利用问题,“议事先锋”们经实地调研和多轮座谈,合理新增了10处非机动车位和71个汽车停车位并实施收费管理,不仅缓解了停车难,更为小区管理注入了“造血”功能。最终,防疫站小区以超97%的同意率成功引入“阳光信托”。

经验成型,推广在即 从“小切入”到“全治理”

阳湖世纪苑北苑和防疫站小区的成功实践,让高新区北区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坚持党建引领,严格物管会选拔;全面排摸家底,科学编制预算;开放听取民意,动态调整方案;坚持账目公开,保障居民知情权、监督权。“今年先行先试的2个小区,成功引入了‘阳光信托’模式,既给我们所有小区树立了样板,也为北区解决物业管理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路径选择。”庄春潮表示,接下来,将对北区所有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综合分析,对于资金收支不透明、物业矛盾多、群众诉求强烈的小区,优先纳入“阳光信托”推进名单。

以点到面,治理全域推进。下一步,高新区北区将继续在其它13个小区推广“阳光信托”物业模式,并计划在已试点小区开展飞线整治、加装电瓶车充电桩等新的民生项目。这一模式正推动高新区北区的小区治理从过去的“单向发力”转变为社区与居民的“双向奔赴”,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