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教育> 资讯服务> 内容
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之心,跨越山海,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的火种播撒在需要的地方,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响应号召,远赴新疆、陕西、青海等地支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
天山脚下育新苗 武进力量暖边疆
在新疆尼勒克的土地上,武进教育援疆团队的身影格外醒目。袁如标作为万人援疆支教团的副团长,于2020年4月踏上了这片西北边陲的土地,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之旅。从气候温和的常州来到这里,高负荷的工作让本就瘦弱的他时常感冒、嗓子发炎,但他始终坚守岗位,即便在酷寒冬季摔伤左手,打着石膏也要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娜迪亚在纸条上写道:“听了您的数学课,我才发现数学很有意义,我有信心学好它!”袁如标不仅在教学上严谨认真,还自费购买学习用品奖励进步学生,带头捐款并组织筹集助学善款,资助了多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加强心灵沟通,用爱与责任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许云峰是第十一批武进援尼勒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支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单纯的学科教师变身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的“多面手”。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家校合作育人”分享会、带领学生写吉祥“福”字,在“副业”搞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主业教学也毫不含糊。他将“深度学习”“生本课堂”等先进理念融入课堂,所任教的武进班8人考入211高校,全班达本科线。此外,他还积极推广武进教育和省前中的先进教科研经验,带领尼勒克县第一中学4名数学教师参与编写学科专著,通过“青蓝结对”活动悉心指导年轻教师,助力他们在各级大赛中脱颖而出。
刘鹏辉作为援疆队伍里年纪最小的90后“巴郎仔”,2021年6月响应号召赴新疆尼勒克县第一中学开启教育援疆工作。那是他新婚的第4天,他毅然飞往新疆,克服了缺氧、流鼻血等诸多挑战,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他还参与“万里援疆情”手拉手活动,帮扶两名哈萨克族学生,资助维吾尔族学生上学,以个人名义捐赠1万元教育基金。作为教务副主任,他主抓备课,提升教学质量,多次开设公开课和学科讲座,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用青春热血谱写了壮丽的援疆诗篇。
熊国平作为武进柔性援疆教育人才之一,2024年10月前往尼勒克县木斯镇乌图九年制中心学校,就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进行经验传授和教学指导,为当地教师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他积极捐赠钱物给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成立的“武尼教育微心愿圆梦基金”,为当地家庭困难学生送温暖,给23位学生购买了崭新的冬季校服。
秦巴山区洒汗水 组团帮扶促发展
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同样活跃着武进教育支教教师的身影。省前中副校长蒋洪江2022年8月响应八部委“组团式”帮扶的号召,跨越千里开展帮扶工作。刚到大河中学时,面对偏远的环境,他和帮扶团队很快调整心态,深入调查后提出“大德育”工作思路,从“两操”入手,规范做操,制作班旗,制定口号,展示班级文化特色,使学校“两操”面貌焕然一新,促使积极进取的校风校貌初步形成。同时,学校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开设体育社团,让学生在体育中树立自信。
蒋洪江还将目光瞄准教师队伍,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发挥教育智慧及专业优势,创设多维教研空间。实施“教、学、研”互动,定期推送精品教学示范课,开展推门听课、集体备课等活动,为大河中学教师输送“源头活水”。2023年,大河中学两名教师获评区级教学能手,多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受到表彰;163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98人,上线率位居安康市农村高中第一名。作为帮扶团队的“领头羊”,蒋洪江与管理团队一起探索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调整校委会工作机制,协调各方力量提升办学条件,动员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贫困学生开展慈善捐助。
2022年8月,罗利平响应号召奔赴大河中学支教。为培养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他自己掏钱给每位学生买笔记本,定期检查并分享优秀笔记;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小组长负责制,鼓励小组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他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面批作业、单独辅导或集体辅导,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针对学生多为留守孩子的情况,他主动联系省前中心理教师咨询,帮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在教师交流学习方面,他带了3个徒弟,经常相互听课交流,每学期开设示范课,将省前中的数学学科发展中心建设经验介绍到大河中学,引领学科中心建设。
高原之上献真情 缺氧不缺教育魂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支教教师,郝干伟2022年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开展对口支援。他秉承“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青精神,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成立海南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室成员覆盖全州高中,先后有9人获得海南藏族自治州优质课荣誉。
郝干伟坚持边教学、边研究,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参与的项目被列为青海省教师发展共同体省级试点项目,执教的示范课也深受好评。兼任海南州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期间,他对全州高中新课程综合改革进行调研和指导,面向全州和基层学校作了15场专题报告,传递江苏教育新理念。他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帮扶困难学生,募集资金成立“新昌教育基金”、“江海杯”作文竞赛基金,惠及学生108人。他个人被评为海南州优秀支教教师、高原好老师,所在支教团队被评为青海省组团式援青工作先进集体。
从烟雨江南到天山脚下,从太湖之滨到秦巴山区,从鱼米之乡到青藏高原,省前中的支教教师们跨越万水千山,将武进教育的智慧和温暖带到了祖国的边疆和山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追寻教育梦想”的信念,在支教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用爱与责任浇灌着教育之花,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武进力量,让教育的光芒照亮了当地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