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教育> 资讯服务> 内容
在武进的教育版图中,思政课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学生的成长轨迹。从星河实验小学博物馆里的沉浸式学习,到运村实验学校乡村实景课堂的亲身体验,再到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创新实践,我区的思政课开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态势,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党爱国、追求真理的种子。
博物馆里的“穿越课堂”:触摸历史脉搏 践行文化传承
星河实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是我区思政教育创新的一个缩影。学校将博物馆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别具一格的“知行合一”思政课堂。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深度参与,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学校邀请博物馆讲解员、科技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实现了“开门办思政”与“开门办博物馆”的双向互动。在“民俗博物馆”,学生们亲手体验传统纺织制作流程,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勤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未来劳动工具”,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在“抗战纪念馆”,学生们深入分析文物背后的英雄事迹,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策划“和平使者行动”社区宣传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社会,践行社会责任。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模式,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不仅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乡村田野间的“行走课堂”:脚踏乡村厚土 感知发展温度
运村实验学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学生们打造了一系列实景类思政课堂。在这里,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乡村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领悟思政教育的真谛。
五年级学生在运村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运村东桥下,了解这座便民步行桥的由来。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桥梁建设背后的故事,更深刻感受到家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体会到党和政府为改善民生所作出的努力。
学校还开辟了百草园实验基地,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更培养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这种扎根乡土的思政教育方式,让他们对家乡有了更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安全教育里的“生命课堂”:筑牢安全防线 培育责任担当
“遇到火灾不能坐电梯,要用湿毛巾捂口鼻!”常大附小的礼堂里,学生在这次安全教育主讲人纪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带领下,通过《火团团大冒险》绘本学习逃生技巧。在“赋晓安全学院”成立仪式上,学生分组完成的“家庭消防逃生路线图”引发阵阵掌声,三年级学生刘思远的作品还特别标注了“要帮行动不便的邻居奶奶”。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捐赠的科普图书角成了校园新地标。“这些书教会我,安全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五年级学生孙悦指着书中的“安全小卫士”勋章说。学校即将开展“校园安全观察员”项目,让学生在排查消防隐患、组织应急演练中,体会到“集体安全需要人人担当”的深意。
武进的思政课开展,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塑造自我的窗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教育沃土上,思政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着力量,书写着武进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