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在助残过程中,社会组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组织,让越来越多残疾人享受到专业、贴心的社会支持。
“刚刚给大家看的这段视频,用电脑剪辑至少要2小时,如果用手机拍摄制作,半小时就能搞定。”日前,湖塘镇和合四世同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镇残疾人之家开展短视频拍摄制作技能培训,邀请专业讲师,从手机拍摄的基础运镜、光线构图技巧,到视频剪辑的逻辑、特效添加等,进行系统教学。20余名残疾人认真听讲,学习兴趣浓厚。“以前只会按开始和结束,今天学习了如何构图、选择景别,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学员张斌惠热衷于给他人拍照,此次培训对她来说很实用。
立足基层社区,和合四世同堂以多样化、精细化的帮扶举措,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服务、心理疏导等多项服务。“采用‘社工+志愿者+康复师’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和合四世同堂负责人严朵娜介绍,中心已累计服务残疾人家庭近600户,通过个案管理、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武进区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王文贤也是一名残疾人。多年来,心家园常态化开展“一只蛋糕的力量”集体生日会,为残障人士搭建情感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并通过走访、亲情陪伴一小时等关爱方式,为重残和失独家庭提供心理服务。“采取残老融合的方式,让每个残障人士都能拥有自信,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王文贤介绍,心家园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实施“萤火微光”志愿同行项目,让残疾人在公益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早期康复干预至关重要。武进区爱迪儿童康复中心专注于脑瘫、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的康复,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残疾儿童提升生活能力。“2020年起,我们举办亲子家庭徒步活动,让孩子们走到户外,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融入社会大家庭。”爱迪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李忠介绍,针对1至6岁的儿童,中心设置了高广度密集小龄干预、儿童融合、团体社交、一对一感觉统合作业治疗等特色课程,经过专业老师的系统训练和悉心陪伴,部分儿童已顺利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从个案帮扶到就业支持,从日间照料到社区融入,多元化的服务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希望。近年来,我区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助残服务。目前,全区共有社会组织482家,其中提供助残服务的有20余家,服务内容包含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康、助学等方方面面,年服务残疾人超5000人次。
“社会组织在助残服务中具有灵活、专业、贴近需求等优势,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蒋丽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业,助力实现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