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场、连续三天的“文明大集”,在武进区湖塘镇的街头巷尾接力传递。非遗大咖展演辉映着便民义诊的忙碌身影,政策宣讲与助农直播同台“唱戏”,居民只需走出家门,便能享受“一站式”服务。
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好市连连传”文明集市以“公益+市场+基金”的创新模式,已成功举办活动9场,惠及数万名居民,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让文明新风吹遍这座“全国文明镇”的每个角落。
公益与市场“双轮驱动” 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先行者”,湖塘镇深谙“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的逻辑。2024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武进人民商场,推出“好市连连传”文明集市项目,将传统集市的烟火气与文明实践的公益性深度融合。
武进人民商场作为市场运营主体,成立“易家人志愿服务中心”,定向招募名特优老字号商户、非遗手作摊位及公益服务摊位,并登记入册规范管理。通过商业摊位租赁收益反哺公益服务,形成“市场运作反哺公益”的良性循环,既为居民提供质优价美的商品,又为文明实践注入可持续动力,实现了商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成立“易家人”文明实践专项基金,首笔注入10万元,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可溯”,为项目长期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首场活动在花园社区拉开帷幕,三天吸引近千名居民参与。现场,位于武进人民商场三楼的“老年助餐点”同步揭牌——这个由社区与商场联合打造、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作为全市首个入驻商业体的助餐项目,设老人助餐区、社会餐饮区及陕西安康爱心助餐点,以“12元四菜一汤、15元五菜一汤”的惠民套餐,搭配60周岁以上老人每餐4元专项补贴,为周边老年居民提供全年无休的暖心餐食服务,并同步开通线上订餐、送餐上门等后续服务通道。
反诈宣传区里,民警通过情景剧演绎“养老诈骗”套路,健康义诊台前居民从社区食堂用餐后有序排队。家住花园社区的王美华老人感慨:“以前吃饭要么贵要么麻烦,现在商场里的食堂又干净又热闹,买菜逛集市顺路就把饭吃了,日子越过越舒心!”工作人员介绍,食堂自运营以来,已吸引花园、聚湖等周边社区近1000位高龄老人签约就餐,日均服务400余人次,更通过陕西安康特色档口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一线工作者提供免费餐食,让“舌尖上的民生”与“烟火里的文明”双向奔赴。
花园社区“老年助餐点”
聚湖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
“好市连连传”南都社区站
三级联动织密网络 资源整合“不留死角”
如何让文明集市既“叫好”又“叫座”?湖塘镇的答案是:以“区—镇—社区”三级联动织密服务网,用“空间革命”激活闲置资源。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体育服务、卫生健康救护等16支专业队伍;社区依托辖区网格,吸纳党员、“五老”人员、楼道长等组建志愿团队;根据商业体众多特点,成立6支商圈志愿服务队,在武进万达建设小哥友好商圈,依托派出所平安驿站,吸纳小哥加入外卖义哥常安联盟志愿者队伍,形成“全民皆是文明使者”的格局。核酸小屋变身“劳动者驿站”,架空层改造为“红·薪邻里汇”,武进人民商场三楼开设“党群e心站”……139个焕新的便民服务点,让文明实践渗透城市毛细血管。
“社区合伙人”模式则进一步打破资源壁垒。南都社区联合区委网信办推出“清朗网络E起来”,以漫画手册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长安大巷社区联动马杭派出所打造“枫警所巷”,民警化身“反诈讲师”走进集市;聚湖社区引入江苏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海粟小学等合伙人资源,开设“聚能课堂”,为青少年提供科普实验、手工制作等趣味课程;区卫健局的中医义诊天团作为文明集市的“常客”,备受居民青睐,场场爆满。“以闲置空间换服务资源,用专业力量补社区短板,让文明实践接地气、可持续、有活力。”湖塘镇南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吴洁莲表示。
量身定制“文明套餐” 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
在湖塘镇,每场文明集市都是一份“独家定制”的民生答卷。
湖塘镇紧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结合节日节气、社区特色及居民需求“量身定制”集市内容。如新天地社区站在情人节期间,围绕文明婚俗设置互动打卡点;聚湖社区站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提供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磨剪刀、配钥匙、理发等20余项便民服务,单日惠及超500人次;北街社区站以“乐居·珊瑚情”为主题,设置“红印议站”长廊讲堂,为居民带来反诈宣传、老年人助餐宣传、垃圾分类宣传、金融知识宣传等海量政策“百宝箱”;北庙桥社区站紧扣全民阅读月主题,打造“书香连连·妙BOOK言”活动,通过旧书换新、金句猜书、阅读盲盒、“庙”脆角阅读墙留言等形式,打造“阅读活动+文明市集”双线并行的创新模式。此外,各场次还设置文明理念、扫黄打非小知识等有奖问答,同步开展蒲公英理论宣讲直播,让文明从“抽象概念”化作“生活日常”。
从“赶集”到“赶文明”,湖塘镇用创新机制诠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层内涵。菜场里的理论宣讲、商场里的助农直播、快递站里的“爱心冰柜”……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消弭了传统宣教的距离感。当剪纸非遗传承人在集市收徒,当外卖小哥化身“流动文明宣传员”,文明便不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生活诗篇。
超越传统集市的物理边界,“好市连连传”在烟火与文明的交响中编织出服务全覆盖的文明实践“立体版图”——室内讲座宣讲传知识,室外便民服务、志愿活动暖民心;台上非遗展演、戏曲下乡添活力,台下需求调查、效果反馈连民心;线上直播拓空间,线下互动落实处。当居民开始为集市出谋划策,当越来越多的“赶集人”变成“文明合伙人”,文明便真正在湖塘镇生了根、发了芽。
未来,这场“家门口的文明接力”将继续传递,以“室内室外同频、线上线下共振、台前幕后联动”的立体服务网,为“现代新湖塘”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让文明新风如春日暖阳,照亮每个角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