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吐绿,草木萌初,绿色是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底色。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为迎接第47个植树节,连日来,武进市民挥锄执锹,种下一棵棵树苗,为城乡添上一抹绿色,为家园植入一份美好。常武大地绿意盈盈、生机盎然,生态安全屏障愈加牢固。
春和景明 “植”此青绿
3月8日,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联手江苏淹城野生动物世界开展“我为小熊猫种口粮”植树节活动,栽下爱心树苗,并挂上心愿牌,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青、水绿、树密、鸟鸣……从城市到山林,举目可见林木葳蕤。趁着万木复苏,常州市林业工作站武进分站副站长张晨龙走进雪堰镇的丘陵山区,开展树木的抚育间伐、疏伐、卫生伐以及补植阔叶树种等工作。近年来,我区通过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重塑林间生态等措施,对森林进行精细管护,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乡土树种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早春三月,武进区环太湖珍稀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内的林木幼苗绽放点点新绿,一派生机勃勃。为保护林木遗传多样性,2022年,经省林业局认定,武进区环太湖珍稀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项目开始为期4年的建设。“该种质资源库的开发利用对丰富造林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晨龙介绍,目前项目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投用后,该资源库将持续注重优株的采集、测试、繁育及评价,采取多种方式,充分挖掘种质资源库的功能,让越来越多的珍稀乡土树种为武进添绿增色。
2024年,我区完成造林验收合格面积386.45公顷,其中新增造林面积22.05公顷、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面积203.1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61.23公顷。扩绿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在武进有了生动注脚。
逐绿前行 以绿惠民
晨光微露,在湖塘镇永胜中路附近健身跑道上的身影渐渐多起来。一身运动装束的市民林薇说,“这边连着多个‘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还铺设了专门的跑道,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爱来这边锻炼。”跑完一个来回,林薇拐进了毗邻永胜中路的淹南三号地“口袋公园”,绿意盎然的小径、古朴典雅的廊亭、江南特色的照壁……让这座“口袋公园”成为附近居民亲近自然、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绿色活动空间。
一条条绿道,串联城市山水人文;一个个公园,服务百姓游憩健身。近年来,武进将一块块“边角料”打造成群众可达、可停、可憩的特色“口袋公园”,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深入推进,为群众营造了丰富的亲近自然、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绿色活动空间。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口袋公园”建设28处,累计投入6000万元,改造原有绿地超40万平方米。
“曾经灰色的街道变成了花草相伴的绿道。”90后市民胡昕骑着摩托车,一路途经牛塘镇、西太湖,感受“车在绿中行”。2024年,区市政处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景观“微改造”,助力城市品质、颜值双提升。“和过去相比,如今启动的景观道路提升工程选址更偏向于社区、学校等人群集聚地。”区市政处副主任周泽表示,把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细节,通过人性化、可持续的“微改造”,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让市民“零距离”亲近自然,最终达到“精提升”的效果。
“满城春色关不住,处处繁花处处景”。近年来,武进切实把城市绿化提升作为推动城市建设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助推器”,创新实践出一条适合武进实际、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绿化提档升级新路子。截至去年底,武进城区共有绿化面积约510万平方米,乔木39万株,地被色块290万平方米,越发靓丽的生态底色让武进更具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