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四季村晚”大戏 共绘武进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5-01-08

“村晚”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舞台虽小,却是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庆祝、共同期盼的文化活动,也是基层展现生动韵味、文化活力的窗口。为推动落实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2024年,我区以“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为契机,持续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加的文化“舞台”,唱响“四季村晚”大戏,促进乡村群众文化“活”起来、乡村群众文艺氛围“浓”起来,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发掘乡村原生态文化 把握浓浓“村味”“主基调”

我区在“四季村晚”组织过程中,深挖地区文化特色,演出内容高度“本土化”。将文艺汇演、新春集市、传统庙会、非遗传承项目、特色讲堂作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群众文化的载体,举办舞龙灯、舞狮子、舞彩带、打腰鼓、荡龙船等民俗文化展演巡游活动。“村舞”+“村戏”大联欢舞台上,或豪迈或婀娜的歌舞展现出美丽乡村的独特韵味,锡剧折子戏的演出在一唱一念间让经典更接地气,阳湖活力秀用动感的音乐、欢快的舞步展现本地社会变迁、城镇化的进程,古典音乐会、民乐演奏会等更是让古典与现代碰撞融合,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坚持“村晚”农民唱主角 搭起群众展演“大舞台”

群众戏群众唱,群众舞群众演,我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业余群众文化团队;在提供相关专业指导的同时,搭好舞台,让群众“点单”,让有才艺的群众想上台,没才艺的群众想参与。“杨柳雅集”的晚间市集上,湟里镇戏曲协会、戏曲票友奉献出30余段锡剧折子戏的精彩演出,舞蹈爱好者们精彩演绎超15支歌舞。牛塘镇卢西村的“铭初剧场”将舞台交给群众,军旅舞蹈、交谊舞、街舞、架子鼓、独唱、群舞等演出博得台下阵阵喝彩。“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实现了文化资源与基层群众的“直接见面”,也为群众提供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转变基层文化服务思路 谱好共建共享“协奏曲”

“四季村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社会联动,我区以“村晚”为纽带,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邀请常州本地高校如江苏理工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参与到“四季村晚”当中,或为群众讲解民生要点,或送去精彩演出,让文艺表演、理论宣讲与趣味互动融为一体。100多个商家带着各式小吃零嘴亮相湟里镇“杨柳雅集”,多张“非遗”展陈台在湖塘镇美学生活市集上整齐排开……“百花市井里”“民星小剧场”“微旅新潮坊”“口袋运动场”等更是集聚优质社会资源,为群众带来文体旅盛宴。

打造“村晚+IP”新集群 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我区通过“村晚+非遗”“村晚+文旅”“村晚+住宿”等方式,丰富“村晚”内容,串联多个项目,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四季村晚”精选本地非遗如华生竹编、坊前木雕、杨桥捻纸、湟里红星牛肉、禹城酿酒、阳湖匾额、毛氏蟹糊等展示项目,通过非遗展销、体验摊位,把非遗与“村晚”紧密联系起来。湖塘镇以“春到万家·福暖四季”为文体旅宣荐主题,开展新春集市、文艺展演、非遗体验、文化讲堂、民俗展览、音乐视听、“湖塘杯”趣味运动等文体旅融合宣荐系列活动。太湖湾露营谷夜公园开放,景区围绕“萌宝胜地,多巴胺仲夏夜”主题开展一系列消暑活动,让群众在露营谷景区内纳凉的同时,品鉴美食,欣赏戏曲,了解文化。

“村晚”是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是展现彰显乡村文化自觉和自信、促进乡风文明、推进文化振兴、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坚持深挖本地文化特色,让“村晚”成为特色民俗、本地非遗的展台,让群众成为“村晚”主角,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活乡村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打造更具时代特色、武进特色的魅力“村晚”,共绘武进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