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用好“三结合”谱写文物普查新篇章

2025-02-24



淮安市四普工作领导小组为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指导各县区要立足本区域文物分布特点,积极探索文物普查工作新方法。涟水县迅速响应,全力部署,探索推出三结合工作新模式,稳步推进四普工作,谱写普查新篇章。

一是实行实地调查与文物资料相结合。2007年以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后,涟水已公布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处。自四普全面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涟水县普查办对县内所有三普文物点进行全面梳理,按归属镇(街)、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划分重点文物普查区域,做好整体普查布局,对外业操作路线进行全面规划,确保内业准备充分、外业操作一次过关。此外,在5月份,该县还在醉美五岛湖公众号发布《涟水县关于全面征集第四次文物普查文物线索的知识问答及其案例》,收藏点赞转发量达1900余条,征集新线索13条。

二是利用老经验和新技术的有效结合。为促进四普工作提质增效,涟水县积极吸纳曾参加过三普的老专家,加入四普队伍,发挥他们业务强、地形熟、数据清的三普老经验,全面助力四普工作。同时,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力投入使用新技术,利用无人机、RTK等现代科技手段,严格普查标准,精准采集文物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基础信息。田野工作之余,充分利用阴雨天、中午高温时间段,及时做好数据的上传和校验审核,确保填报数据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将时间统筹、质量控制贯穿文物普查全过程。

三是实行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相结合。实地调查阶段任务重、时间紧、专业性强,是四普工作中难度最大、强度最高的关键部分。为做好普查工作,县普查队按照普查要求列好普查计划,确定每周普查任务,倒排工期。同时与各镇街加强沟通,形成以各镇街分管领导、文化站长为主要配合力量的联动普查机制,各镇街做好配合,确保普查各环节畅通。整个普查过程严格按照2024年末完成不低于60%实地调查任务的目标,实施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精准化落实,确保实地普查到达率和覆盖率。截至831日,涟水已完成40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工作,其中古墓葬3个,古遗址4个,古建筑7处,石窟寺1个,近现代建筑及代表性建筑类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