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洞桥—省级文保单位

2025-02-24

五洞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坊东村滆湖入南运河处,连接武进夏坊和宜兴钟溪。五洞桥是一座南北走向的五孔联拱石桥,为分节并联式石拱古桥,联拱均为麻石质石料构筑,两端引坡,为青石叠筑而成,每个桥拱东西两侧上端设置有两个桥耳,其中间大拱的两侧的桥耳为龙头形石雕。桥身质朴轻巧,全桥长31米,宽2.9米,桥高3.7米,中孔跨径5.3米,其余4孔跨径均为4.2米。五洞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桥的中心线为武宜分界线。明万历年间(1573-1620)桥损坏,宜兴人陈道为民行善,独资将桥修葺。清雍正初,该桥又坏,两岸众多乡亲出资重修。经历百余年,道光初,桥梁发生倾斜至中断,当时阳湖县的钱觐璋、宜兴县的吴仲伦等22名有识之士,组成修桥董事会筹办。道光十七年(1837)五月五日,此桥终于修成。著名学者、翰林院庶吉士李兆洛撰写了《重修五洞桥碑记》,此碑现存于武进博物馆内。五洞桥自始建至今,已历经500余年沧桑,现基本完好,保持原貌,它是武宜人民合力治水办交通的典范,也是两邑人民和睦共事的见证。2011年12月,五洞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