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嘉烈帝庙戏楼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新东街213号礼嘉中学内。礼嘉烈帝庙戏楼又名“烈帝庙戏楼”“五云楼”,系烈帝庙(已不存)的附属建筑,坐南朝北,属砖木结构的殿宇式歇山顶建筑,二层楼,高10米余。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其正面戏楼,面阔5.7米,进深4.5米,脊高7.3米,面积26平方米。戏楼台顶为悬山式九脊飞檐的“大顶翻筋”,正台屋面横梁架设向外延伸屋檐,檐角凌翘高出屋面,似白鹤展翅欲飞欲立。舞台三面用活动门板,演出时去掉门板,三面都可观看。台面用木板铺设,台顶画梁斗拱。台两侧有出入口,谓之“出将”“入相”。台边有台柱,上撑横顶飞檐,下镇楼板台角。舞台后面则是一字排开的三间后台房,作为演职员化妆、休息和住宿的地方。通阔10米,进深5.7米,面积57平方米。在一些房间的墙壁或板壁上,依稀可见多处遗留下光绪三十年(1904)至民国年间演出戏班的团名和演出戏码(剧名节目单)的墨迹,如“大金胜班”“苏垣瀛凤班”“淮阳全福盛”“万记大舞台”“鸿秀”等,其主要剧目有:《珍珠塔》《白蛇传》《玉麒麟》《扫花》《三醉》《训子》《诉魁》《游殿》《赐缘》《绣襦记》等,戏种有常州“滩簧”(即后来的“常锡文戏”“常锡剧”“锡剧”)、京戏和昆曲,其目的一方面显示自己的拿手好戏,另一方面留给后人作参考。礼嘉烈帝庙戏楼始建何时无考,乾隆辛丑年(1781)重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又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又重修。2004年12月,以“常武地区戏楼群”名称由常州市人民政府重新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以“常武古戏楼群”名称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