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塘镇金鸡花园一处安静的居所里,18岁的蒋雯雯握着南京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理科561分的高考成绩,将她送入了计算机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门。
从小学到初中,蒋雯雯的书桌前,三好学生的奖状摞成了一叠。在考入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后,她的成绩也始终稳定在中上游,仿佛一棵安静的小树,在风雨里执拗生长。支撑她专注学业的,是家中常人难以想象的静默——父母皆为聋哑人,两人每月的残疾补贴和打零工收入仅1000余元,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都很艰难。
年迈的爷爷奶奶每月有五六千元退休金,这不仅是两位老人的养老钱,更是支撑儿子儿媳和孙女生活的关键来源,除日常开销、医疗费用外,已经所剩无几。
家庭的拮据,让蒋雯雯早早懂得了节俭。当别的孩子还在享受高考后的闲暇,蒋雯雯早已开始做家教赚钱,所得的一分一厘,都仔细攒作大学的生活费。她深知,减轻爷爷奶奶的经济压力,为父母分忧,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暑假里,她认真备课,奔波于学生家中,努力积攒着踏入大学的“底气”。
在蒋雯雯的奶奶壮听秀眼中,孙女从小就是“不用操一点心”的孩子。“这孩子,从小就知道家里不容易,学习从没让我们操心过,放学回家有空就帮忙做家务。我们已经80多岁了,就盼着她越来越好。”奶奶朴实的话语里,盛满了心疼与骄傲。
家庭的特殊没有成为蒋雯雯前行的阴影,反而早早教会了她责任的意义——她最大的心愿,便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早日用肩膀稳稳担起这个家。“想早点工作,让爸妈和爷爷奶奶都能轻松些。”说这话时,蒋雯雯眼神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