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区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
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各派出所、局机关各单位:
现将《全区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
2025年2月14日
全区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
为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崇尚实干,勇争一流”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找准公安机关助力现代产业发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创优法治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武进节奏”保驾护航,分局制定了《全区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具体如下:
一、护企有高度
1.完善服务体系。打造“142”服务保障体系。“1”即“一个中心”,3月底前建成高新区综合警务服务中心,打造集金融风险防护、知识产权保护、审批事项办理、安防知识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功能为一体的对企服务“旗舰号”;“4”即“4个站点”,建好用好理想、九号、新誉和西太湖4个警务服务站;“2”即“两个结合”,统筹内部与外部、线上与线下两方面服务资源,丰富服务企业措施。
2.优化服务机制。在“项目警官制”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等区十大产业链,建立链主警长制,由局领导担任链主警长,同步组建法律服务队、安全顾问队、护企防范队等专业队伍,建立健全“公安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让公安便企利企服务更加“可触、可感、可及”。
3.建设服务云平台。建设企业线上服务云平台,上线企业服务咨询、业务办理、风险防范等模块,实现企业态势多维感知、服务企业精准高效、风险治理及时有效。
二、安企有深度
4.严打侵害企业违法犯罪。完善涉企犯罪报案快理、案件快侦、损失快追“三快机制”,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家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涉黑涉恶犯罪,坚决打击危害企业网络安全、经济权益、知识产权犯罪,保护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5.规范执法办案活动。开展“涉企刑事司法保护行动”,完善涉企案件立案实质“双审”机制。严格落实《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加强异地协作涉企案件审核和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严防逐利执法、违规办案,企业在遇到外地公安机关违规执法时,可拨打“110”报警求助。
6.开展企业“风险体检”。定期组织专业警种部门对企业开展“风险体检”,深入研判发现企业在金融、商贸、内部安全等领域的潜在风险,生成重点企业“一企一册”,针对性出具公安整改建议书,形成风险感知、预警、处置的全链条闭环运行机制。
7.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推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云平台”,建设7个知识产权保护站,强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畅通商业秘密接报案“绿色通道”,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全覆盖商业秘密体检。
8.保护企业海外利益。建立“走出去”警企联络员制度,排摸辖区境外投资企业投资领域、投资规模、员工派遣等情况。调研企业境外现状和安全需求,对外派员工开展行前教育,实时推送风险预警和安防指导,协助解决证件办理、领事保护、境外突发情况等风险应对,保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
三、便企有精度
9.优化“一窗通办”。完善公安窗口建设运行规范,升级改造全区派出所“综窗”硬件,建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广帮办代办、引导教办、涉企业务专窗服务,提供精准灵活便捷服务。试点使用人像拍照软件产品,群众一次规范采集照片信息后,可贯通全网、多窗口多次复用,避免重复采集。
10.深化“一网通办”。开展公安政务服务业务流程改造,丰富全流程网办事项,拓展网上服务场景应用,实现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全流程网办事项达40%。
11.建成涉外专窗。建设“涉外一站式服务”专窗,集成外国人工作许可、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服务事项于一体,提供融合咨询、申请代转、证件邮寄等一站式服务。
12.推进新能源车登记便利办。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新增车辆信息采集设备,做到出厂车型预查验全覆盖。持续建设新能源销售门店登记服务站,实现购车、选号、上牌一次办结。
四、保企有力度
1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为企业提供网络安全检测、法律宣传、业务咨询等服务,对三级以上信息系统运营企业配备1名网警挂钩联系。推广“常网申报”功能模块,全天候预警推送网络安全风险,严打攻击破坏信息系统、窃取数据违法犯罪活动。
14.提升交通保障水平。调研企业停车难问题,视情在企业周边施划临时停车位标志。优化“新能源整车地跑”“动力锂电池夜间运输”等服务举措,主动帮助企业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对在建企业工地开展全面摸排,协助企业提前做好车位规划。新增一批“绿波”路段,利用高空视频、无人机、微波雷达等设备开展“微治理”“微改造”,探索通行证与导航系统融合,推动货车“可视化通行”。
15.深化涉企防范宣传。组织宣传“涉企案件防范”专题片,对规上企业、市场主体分层次、分领域、分行业开展防范宣传教育。开展反诈宣传“进企业”活动,对易受诈重点人群开展分类宣防,提升反诈宣防质效。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组建“阳湖N警”群防群治队伍,综合开展纠纷化解、隐患排查、巡逻守护、治安整治,筑牢企业安全屏障。
16.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完善危爆物品全周期、全流程监管模式,提升危爆单位备案应用率、风险评估率、预警核查率。深入实施《常州市租赁住房安全管理条例》,完善“租赁住房安全管理一件事”协同机制,推动重点镇(街道)隐患整治攻坚。
17.保障水运安全。在重点水域因地制宜设置一批安全检查站、隔离防护、救援竹竿等设施,试点建设一体应急广播设备,布建水上临时应急救援点,提升水运安全保障能力。
五、助企有温度
18.便利外国人才在华居留。对高精尖缺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一人一策”的永居申请方案,提供“全场景、一站式、专属性”的服务模式,助力外籍专家留下来。
19.畅通“新常州人”落户。便利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推行长三角区域同城化累积互认,实现“常居即落户、就业即落户、举家皆落户”目标。
20.做优“人才公寓”公安管家。实施优秀、紧缺人才“档案托管、落户申报”等人才服务事项“一件事”联办。试点人才公寓居住证快速核发,建设“居住证快速核发点”,一站式提供户口、身份证、居住证等户政业务咨询、受理、预审核,让优秀人才融入武进“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