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阳湖”沉浸式大戏上演 千年文脉在武进“活化”新生

2025-11-11

天地清寒,万物静美。11月8日至9日,“只此阳湖”沉浸式演出在淹城仰淹阙广场开演。每天下午4时持续至晚间8时30分,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以创新形式让阳湖文脉在沉浸体验中“活”了起来。

沉浸式体验 让观众在行走中“入戏”

演出现场,历史长河在眼前徐徐展开:延陵季子灼灼风华照耀千古,南朝萧统编纂《昭明文选》传承悠悠文脉,汉服走秀展现华夏千年文明气象,阳湖拳虎虎生威彰显武学精髓,没骨花卉清雅绽放,一代歌后周璇的歌声穿越时空,“常州三杰”以身许国壮怀激烈,“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旋律萦绕耳畔……这场演出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转换和演员与观众的深度互动,让观众在行走中“入戏”,成为历史故事的亲历者。

本次活动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活化”、“融合”与“共享”。“活化”历史文脉是首要追求。“我们不满足于将文化资源尘封在博物馆里。通过沉浸式体验,常武地区的历史故事、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变得可感、可触、可互动,让年轻人能够身临其境地走进本土文化。”活动总导演、武进区文化馆副馆长恽新苗表示。

“融合”多元场景是创新亮点。活动打破了传统舞台的观演模式,将表演空间与城市景观深度交融。通过灯光、音效和互动设计,构建了一个“行走的”“流动的”室外剧场,实现了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共享”文化成果是根本宗旨,作为一场高品质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扶老携幼前来参与。“看到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露出的惊喜笑容,我们感到所有努力都值得。这正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区文化馆馆长钱峰表示。

非遗盛宴 从指尖到舌尖

20余项非遗项目齐聚现场,打造了一场全方位的非遗盛宴。从常州梳篦的精雕细琢、乱针绣的绚丽多彩,到俞氏棕编的巧夺天工、象牙浅刻的细腻传神,精美的非遗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舌尖上的非遗同样引人入胜:冰糖圆蹄晶莹剔透、泰村小杏鱼圆鲜嫩爽滑、湟里牛肉醇香筋道、阿兴鸭头香醇入味,每一道美食都是时光沉淀的味觉记忆。

当阜宁的非遗技艺跨越百里,与常州的传统手艺在武进相遇,一场酝酿已久的双城非遗对话在沉浸式非遗集市中生动上演。从舌尖的甜咸到指尖的巧思,盐城阜宁与常州武进的六项非遗技艺两两相望,却又彼此呼应。阜宁大糕的软糯与常州大麻糕的酥香相映成趣;硕集姜氏卜页的细腻与横山桥百叶的醇厚各具特色;阜宁面塑的栩栩如生与糕团堆花的绚丽多彩相得益彰。这场“转古今 非遗有味”的对话,诉说着两地共通的匠心精神。

四大互动体验区引爆参与热情

现场精心打造的四大互动体验区人气爆棚,所有活动均可免费参与并获得精美礼品。

在“玲珑巧套”区,市民们排起长队,考验眼力与手气的套圈游戏让现场欢声不断;“投壶问礼”区,观众在“一投一掷”中体验古代君子修身养性的礼仪风范,与千年古礼深度对话;“闻香识味”区成为嗅觉的奇妙考验,参与者仔细辨识着各种中草药的独特香气;“博古知今”区则搭建起文化问答擂台,市民们踊跃参与,争夺“武进文化达人”的荣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千年淹城在现代光影技术映照下焕发新生。市民们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沉浸式体验中追寻着最初的文明印记,感受着镌刻在血脉中的文化传承。这场“只此阳湖”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阳湖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