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基层动态> 内容
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洛阳镇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锚定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目标,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全力构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新格局。
聚焦重点群体学法用法 全面提升法治素养
强化领导干部“法治引领”。洛阳镇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治理论纳入常态化学习内容,系统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理论水平。通过邀请法学专家、司法骨干围绕依法行政、基层治理开展专题讲座,引导领导干部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破解难题,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确保决策依法、执行用法、管理靠法。
夯实基层群众“法治根基”。深化“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工程,依托“民生茶社”“老沈工作室”等特色品牌载体,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组织“法律明白人”队伍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入户宣讲活动50余场,让法治声音传遍洛阳镇每个角落。针对村民小组长、低保困难家庭、社区矫正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需求,实施“定制化”普法服务:围绕征地拆迁政策、计划生育法规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等生动形式,将法律知识送进农家院落、融入日常生活。累计开展基层普法活动180余场,覆盖群众上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护航企业职工“法治权益”。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建专业法律团队为多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重点围绕劳动合同签订、安全生产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关注的法律问题开展咨询解答,精准提出风险防范建议,助力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化解经营风险。同时,面向企业职工普及劳动权益保障、工伤保险等法律知识,引导职工依法维权,推动构建企业合规经营、职工守法从业的良性生态,切实护航企业职工的“法治权益”。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路”。以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为目标,聚焦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趣味活动”等法治教育活动;组建专业普法团队为多所学校提供“法治护航”服务,重点围绕校园欺凌防治、网络安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等师生关注的法律问题开展互动讲解,精准提出自我保护建议,助力学校完善安全管理、预防违法犯罪。同时,引导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推动构建学校依法执教、学生知法守法的和谐环境,切实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路”。
创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增强普法渗透力
打造法治文化“矩阵网络”。洛阳镇整合资源,依托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岑村法治文化公园、村级法治小广场以及江苏洛凯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法治文化阵地,融入企业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特色主题,构建起“镇—村—企”三级联动的法治文化阵地矩阵。这些阵地将法治元素与自然景观、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群众在休闲娱乐、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实现法治文化“抬头可见、驻足即学”。
拓展普法宣传“多元载体”。线上,通过“龙城洛阳”微信公众号推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法律条文解读、法治动态资讯等内容,打造指尖上的“普法微课堂”,方便群众随时学、随地学;线下,结合“法治文艺巡演”“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书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法律知识编排成快板、小品、情景剧等文艺作品,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使普法宣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民生“温度”,有效增强了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化社会治理法治化 筑牢平安根基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解纷”格局。着重打造“永安里•常安心”平安联创服务站,已于洛阳镇洛东片区建成一座集警务屯兵、网格服务、公共法律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实现“警力前出、技术覆盖、警格融合、法律服务、基层自治”五大目标,构建“警员 + 网格员 + 调解员 + 法官 + N”的工作体系,达成1公里内重点区域安全防控无死角、纠纷就近化解的目标,开创基层治理的全新范式。
擦亮民主法治“示范品牌”。持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对已通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验收的村(社区),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八五”普法期间均高标准通过上级“回头看”验收。其中,岑村村、马鞍村、洛东村等村创新打造“民生茶社+援法议事”特色模式,将民主决策、依法治理融入村规民约制定、重大事项讨论、民生问题解决全过程,形成了具有洛阳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样板,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洛阳镇通过精准聚焦重点群体、创新普法阵地载体、深化社会治理法治化等举措,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让法治精神浸润民心、法治理念融入日常,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洛阳、平安洛阳提供了坚实支撑,以普法实效交出了一份彰显地域特色、惠及民生福祉的法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