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基层动态> 内容
走进湖塘镇翰林雅居花苑,电梯轿厢平整光洁,地库坡道焕然一新,小区出入口正在进行精细化改造,公告栏里清晰列明公共资金流向……这幅井然有序的图景,与半年前“物业撤场、账目糊涂、业委会瘫痪”的混乱局面形成鲜明对比。这场“休克抢救”式的治理变革,源于“阳光信托”物业管理模式的引入,为商品房小区破解治理困境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实践样本。
作为2007年交付的商品房小区,翰林雅居366户居民曾长期被物业矛盾裹挟。前期由常州市新天地物业公司服务期间,业主与物业纠纷不断。2021年,业主委员会成立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业委会成员相继离职,人数不足法定二分之一,却拒不接受社区与镇物业(安置区)管理岗指导;小区物业费、水电费及公共收益账目公示模糊,工程结算费用与账面差额较大;2025年初,物业更是突然携款撤场并带走小区核心资料,历史账目无从考证。鸣北社区多次协调增补业委会成员未果,派出所则因 “立案条件不充沛” 难以介入,小区陷入治理“真空”。
党建引领,转“被动应对”向“主动共治”
在镇物业(安置区)管理岗和鸣北社区的指导下,小区业主逐步认识到“阳光信托”物业管理模式以 “财务公开、权责清晰、业主主导”为核心,恰好对症“账目糊涂、履职不清、业主缺位”的痛点。依据《常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社区牵头启动物管会组建工作,由镇物业(安置区)管理岗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民警及 6 名业主代表共同构成,为“阳光信托”落地搭建起治理载体。物管会成员丁伟明说:“我们始终秉持一个信念,要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依法依规履行物管会职能。”
阳光公开,从“建机制”到“见实效”
物管会以规范运作筑牢信任基石,开通业主反馈渠道,广泛吸纳业主建议。并对各类内容进行公示,包括物管会首批成员分工与公示;会议机制、决策流程、财务公开的工作规则公示;忠润、怡合、隆诚三家候选物业公司资质与物业服务方案和收费标准公示;同步公示涉及公共区域翻新、电梯维护、工程维修项目的开放式预算,详细说明资金来源与费用构成,接受全体业主监督。在一系列的阳光公开机制下,小区业主看到了安居生活的希望,80%以上的票选让“阳光信托”物业管理模式实质落地。
如今的翰林雅居,不仅实现了物业管理的“软着陆”,“阳光信托”模式更是推动小区治理从“物业说了算”转变为“业主当家作主”。近日,包括翰林雅居在内的湖塘镇首批5个试点小区完成集体签约,意味着“阳光信托”物业综合治理从“单点突破”迈向了“示范推广”的新阶段。《阳光信托物业服务合同》中详细明确了服务范围、质量标准与收费方式,公共账户则详细记录了资金往来、使用依据和记录。目前,翰林雅居新入驻的物业正根据计划,逐步进行公共空间整理提升,业主老陆说:“以前成天羡慕对面小区,现在反过来对面小区都来羡慕我们小区建设得好。”
从矛盾频发的“问题小区”到共建共治的“和谐典范”,翰林雅居的变革印证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信托”物业管理模式以制度透明重建信任,以业主参与激活自治活力,为城市基层治理中“物业难、业委乱”的共性问题,交出了一份权责清晰、群众满意的答卷。接下来,湖塘镇将通过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努力打造党建引领“阳光信托”的样板,形成具有武进辨识度的操作指南,为全区乃至更广范围的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