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开发区动态> 内容
未来产业就是产业未来。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新赛道上加速竞逐,抢市场、抓生产、赶订单,全力奋战“开门红”。
氢致能源:海水制氢电解槽开始组装
在新落地的氢致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产线已安装到位。随着人员复工、设备启动、机械轰鸣,一台台10兆瓦级海水制氢电解槽开始组装。从2024年4月签约,到今年开春一期基地投产,氢致能源起跑就是冲刺,冲出开春“第一棒”。
“氢致能源拥有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线,通过和机器人企业合作,我们在焊接站、总装站这两个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无人化值守。”公司总经理张扬指着一台组装中的设备介绍,“每一台电解槽直径2.5米、长7.5米、重达80吨,我们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采用海水、盐水、工业污水、市政污水等复杂水源,而传统产品必须采用纯水制氢。”
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研发中心下设的产业化公司,氢致能源专注于海水制氢电解槽的研发及产业应用,海水中含有大量离子、微生物和颗粒等杂质,会导致制取氢气时产生副反应竞争、腐蚀、催化剂失活、隔膜堵塞等问题。氢致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型界面催化材料和超浸润复合电极结构,攻克了一系列难题的同时可以降低10%的能耗,在电解制氢时,无需进行海水淡化,进一步节约了制氢成本。
为了扩大产能,更多的产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后续将新增两条产线,全部投产后,每条产线每年的产能可达100台(套),预计年销售额20亿元。”张扬自豪地说,第二条产线主要生产非金属电解槽,可在大幅减重、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性能;第三条产线更加高效安全,单元槽互相独立的结构也更便于维修。
百利锂电:制造全国首套钾电池材料产线
春节假期结束后,常州百利锂电智慧工厂有限公司的员工们铆足干劲投入全国首套钾电池材料生产线的研发制造。这是公司斩获的又一项“全国第一”,计划于今年6月交付。
百利锂电被业内誉为锂电板块“金钥匙”,是中国最大的锂电材料智慧工厂EPCC(设计、采购、施工、调试)服务商之一。去年,百利锂电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业内风头无两。“获得高等级奖项,这是国家层面对公司和团队取得成绩的认可,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荣誉永远属于过去,唯有创新才有未来。”公司董事长虞兰剑说。
回顾百利锂电发展历程,企业一直把科技创新干成了鲜明标志,先后研发制造出全国第一套软磁材料全自动生产线、全国第一套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全国第一座锂电池材料智慧工厂EPC、全国第一套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自动生产线、全国第一套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全国第一套钠电材料全自动生产线等,近20个“全国第一”。
今年1月,百利锂电又拿下全国首套钾电池材料生产线订单,再次展现硬实力。目前,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表明,钾离子电池克服了超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难题,在-60℃的低温下,容量保持率表现稳定,为实现新能源电池的快速充电和长寿命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途径。
“这套钾电池材料生产线将采用更加智能的设计,大量减少人工操作和干预,向更智能化的‘黑灯工厂’迈进。”百利锂电研究院院长袁红东介绍,在该条生产线设计制造中,材料开包、成品包装、在线取样送检等多个环节将由机器替代人工操作。此外,定制的柔性化设计可以在不同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更换管道、线路等,免去人为拆除、清洗、组装等环节,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新能源行业进入百花齐放的新阶段,未来生产线将更加注重低成本、人性化、智能化、集约化,个性化与大生产相结合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百利锂电将趁“势”而上,探索“黑灯工厂”发展路径。
第六元素:持续扩大石墨烯应用市场规模
正月十五,走进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监控室,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原材料在精密的生产流程中高效转化为高品质的石墨烯产品,处处是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新年伊始,我们迅速开工,目前在手订单充足。全体员工锚定 ‘破亿再出发’的目标,力求在新的一年再攀高峰!” 公司董事长瞿研博士满怀信心地说道。
作为石墨烯行业的领军企业,第六元素凭长期以来专注于技术创新,在石墨烯材料研发和应用领域成果斐然,其生产的高性能石墨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涂料、复合材料及军工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年新征程,第六元素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深度挖掘石墨烯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扩大石墨烯在混凝土、金属基复合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市场规模,使其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强劲驱动力,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续写行业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