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快看!湖上那两只正在游泳的就是绿头鸭,雄性绿头鸭的头是绿色的,脖子上还有一圈白色的“珍珠项链”。”随着常州野鸟协会祁会长的指引,小记者们在望远镜后排起队,一个接一个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湖中悠然划水的绿头鸭。“刚刚很快飞过去的就是小䴙䴘,别看它们小小的,却能俯冲潜进水里‘捕猎’呢!”。眼前鸟儿们或静或动的模样与在滆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看到的科普知识慢慢重叠,一堂生动的湿地“观鸟课堂”正在上演。
近日,由武进区生态办、武进生态环境局主办,武进融媒体、常州野鸟协会协办的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正式启动。近30名武进日报的小记者身穿红马甲,在参观滆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的鸟类标本、模型后,来到“水下森林”鸟类观测点。他们手持望远镜,携带手机相机等拍照设备,在野鸟协会鸟类专家们的带领下,用镜头记录滆湖鸟类活动,感受滆湖治理水质提升后的生物多样性变化。
5月22日是第25个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今日,武进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也正式启用。该基地坐落在滆湖低碳湿地公园,以“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为原则,因案制宜、因人制宜,探索构建多元化修复方式。基地规划生态环境法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和滆湖生态观测等功能区,在滆湖生态观测区,还设有鸟类观测望远镜,让公众在途径此处的浏览参观过程中悄然提高对于鸟类的保护意识,守护滆湖生物多样性,共筑鸟类栖息乐园。
2020年至今,武进共完成生态损害赔偿案例实践184件,案件类型包括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其中通过劳务代偿及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替代修复的案件达7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共计323.3万元,其中缴入国库资金为115.1万元。武进已将生态损害赔偿金统筹使用于太湖、滆湖生态系统修复等工程。同时进入资金池,支持生态损害赔偿基地的建设和维护。
从参观新启用的武进生态损害赔偿基地,到漫步滆湖“水下森林”现场感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武进将生物多样性宣教融于滆湖美景之中,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生态环境法治知识。
“湖水清,水草丰,生态损害赔偿基地无愧其名。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鸟类,简直是一步一景。对孩子们来说这里完全就是认识大自然的绝佳课堂。”一位陪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感叹。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近年来,武进结合滆湖退圩还湖工程开展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投入23种水生植物构建起庞大的水生态系统,首现51万平方米“水下森林”。建设环滆湖生态湿地链,构建入湖净化系统及生态屏障。这些水生植物不仅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还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2023年9月至今,依托鸟类AI智能监测体系,滆湖低碳湿地公园附近共记录到鸟类47种,鸟类总数高达3756只,在滆湖塔下片区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附近,更观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黑翅鸢、鹗、红隼和水雉等。
珍禽齐聚,生态向好。滆湖正以生态修复、水清草绿作为“名片”,不断吸引大自然的“观光客”们到来。在武进,人与自然共同描绘的生物多样性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