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常州医药产业创新中心5000平方米厂房内,泰美瑞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中试平台已进入冲刺阶段:1000升发酵罐完成采购,纯化工艺设备陆续到位。“中试平台预计5月试车,泰美瑞有望成为国内第四家具备XVII型胶原蛋白量产能力的企业。”董事长李长春透露。
“颜值经济”时代,成立于2022年12月的泰美瑞,最初在医美耗材制造领域崭露头角——手握8张二类、4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具备年产800万支九针、3000万支锐针/钝末端注射针的产能,产品覆盖全国超1万家医美机构,稳居医美耗材市场第一梯队。
不止步于传统赛道的舒适区,泰美瑞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道路:向合成生物领域进军。“医美耗材是基本盘,但合成生物技术才是未来。”李长春表示,这一战略转型始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
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免疫风险,而重组胶原蛋白因安全性高、可定制性强,成为再生医美的“黄金材料”。其中,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因其在皮肤基底膜修复中的独特作用,被视为抗衰领域的“明日之星”。然而,国内可以量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企业屈指可数。
去年9月,随着中国风投领投的千万元级融资落地,泰美瑞加速打造合成生物学中试孵化平台,推进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放大量产,以及多款再生医美材料的研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加速研发的关键引擎。2023年12月,泰美瑞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共建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和临床实验基地,将高校的基因设计优势与企业产业化能力深度耦合,构建起“研发—转化—落地”闭环。当前,泰美瑞研发团队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逾30个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功能基因片段,攻克了该蛋白结构复杂、表达难度高的技术瓶颈。小试阶段纯度已达98%以上,为规模化生产扫清障碍。
在李长春看来,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不仅是单一产品,更是撬动合成生物领域的支点。“今年计划投入3000万元用于研发,推动更多合成生物技术完成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跨越。”
依托前期积累的市场优势,泰美瑞重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可快速导入超万家医美机构;而胶原蛋白原料的对外供应,正吸引其他化妆品、医疗器械企业寻求合作。“去年,企业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合成生物板块贡献率超30%。”李长春介绍。
从“针尖”到“基因”的战略转身,让泰美瑞的蓝图越发清晰:5月,完成XVII型胶原蛋白中试量产;同步布局重组IV型和III型胶原蛋白产品矩阵;在羟基磷灰石与I型胶原蛋白生物矿化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持续在合成生物领域闯关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