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在当前经济发展格局中,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武进国家高新区瞄准低空经济赛道,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活力,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常州市格里森前进齿轮有限公司的磨齿车间,世界先进的美国格里森全套磨齿机和日本进口的全自动真空渗碳淬火线等设备正满负荷运转,为高精度齿轮的生产提供坚实保障。“这些进口设备,可以让我们的齿轮转速提高一倍,也就是说,在同等时间、同等人工的基础上,产能可以提升一倍。”格里森销售部部长吴志峰介绍,作为国内高性能齿轮研发制造的领军企业,格里森以高精度、大功率为核心竞争力,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梯、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而在低空经济领域,传动齿轮的精度直接决定飞行性能与稳定性,格里森的技术优势更为突出。格里森为航空飞行器提供的主传动和尾翼传动齿轮,精度达到美国AGMA13级,相当于国标的GB四级,精度标准可达头发丝的1/70。
目前,格里森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占比约20%~30%,并与中国商飞、中联飞机等企业深度合作,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助力国产大飞机与无人机产业发展。“我们未来将继续瞄准中高端市场,为高端机械装备和航天航空服务。”格里森董事长王仁方说。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力。同样在武高新,另一家本土企业——常州中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航空发动机核心领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八缸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在加装涡轮增压之后,这款发动机的动力可以爆发出350匹的马力,是四缸、六缸发动机的两倍,帮助飞行器飞到海拔7500米到8000米。”中联航空研发总监代吉宁向记者介绍道,这款发动机将来会运用在公司自研的四座直升机或一些支线货运的固定翼飞机上。
高效的研发能力是中联航空快速突围的关键。在研发端,企业仅用两年多时间,便完成了从四缸、六缸到八缸发动机的技术迭代;在生产端,企业实现90%的整机零件自产率,涵盖发动机叶片、机壳、机体、机架等关键部件;在市场应用端,公司今年预计销售50台飞机,重点覆盖消防救援、农林植保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近年来,依托优质的产业链配套,武高新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全力锻造新质生产力。园区作为全市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阵地,目前已集聚了中联航空、格里森、华创航空、星遥光宇、华翼航空、小域智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布局初具形态。
下一步,武高新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通过政策引领,助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与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加强产业研究和项目引入,推进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招引更多相关产业链项目,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园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