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今年以来,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以“书记项目”为引擎,聚焦“为民解惑、为企解忧”核心目标,通过“3+1”服务模式、智慧登记改革、“用地清单制”改革2.0版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区350个省市区重大项目中,333个完成用地保障,保障率达95.1%,理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二期等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以实干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资规动能”。
一线问需 “3+1”服务模式让项目“加速跑”
“原本以为要跑多个部门才能解决的事,现在服务站主动上门,一次性帮我们理清了思路。”不久前,常州市明通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对雪堰自然资源和规划中心所礼嘉服务站的上门服务赞不绝口。当天,服务团队不仅为企业解决了19.5亩土地并证难题,还通过流程梳理节省5个工作日,这是武进分局“3+1”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由武进分局党委书记任“指导员”、服务先锋队长为“服务员”、项目专员做“联络员”,构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我们建立‘周例会、月调度’机制,‘指导员’牵头破解审批堵点,‘服务员’提前介入项目选址,‘联络员’一对一帮办到底。”武进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孔和生介绍。通过“征地供地双轨并行”“容缺受理、联审联办”等举措,武进分局推行“承诺办”“合并办”等服务,今年已推动燕龙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上半年,武进分局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3次、延时服务25次,做到服务“零投诉”、办结“零超期”,让“跑部门”变为“部门跑”。
智慧赋能 登记服务变革破解办事堵点
近日,常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武进分中心获评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以一系列“全市首次”举措,引领登记服务变革——首创“线上一窗、线下综窗”无差别受理模式,实现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零材料”受理;完成全市首笔公证继承、登记、缴税“一件事一次办”;首次将“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引入林权登记,颁发全市首本新版林权证书。
在服务升级上,武进分中心设立涉企专窗、“办不成事”专窗等特色窗口;不动产登记服务站全面进驻武进7个涉农乡镇政务大厅,提供全业务登记服务;推出《武进区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服务清单》;与区司法局、区税务局联合打造“不动产登记+公证”一窗服务,拓展“不动产+公积金”服务,强化与金融机构、法院的业务协作;针对特殊群体,常态化实施“周六我在岗”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让“易办”“好办”成为常态。
清单革命 用地保障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
今年初,武进分局实施“用地清单制”改革2.0版,惠及范围在两个开发区基础上逐步向各镇、街道延伸。目前,位于礼嘉镇的江苏金士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I智能环卫分类收集系统项目已落地,10余个项目正在推进中,平均每个项目可节省费用30万元。
据悉,“用地清单制”改革2.0版是将原先的26项《用地项目服务清单》升级为56项服务清单,涵盖供地前政府买单评估、供地时合并审批、供地后“一码关联”全流程。供地前,扩大区域评估范围,未覆盖区域由政府开展文物考古、土壤检测等;供地时,推行用地用林合并审批,提前完成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供地后,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
下一步,武进分局将持续深化“书记项目”,以“3+1”服务模式动态响应企业需求,用数字化改革破解登记堵点,让机制创新释放持久红利,为武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贡献“资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