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近日,我区发布武进东南片区“党建引领 联动共富”五大行动倡议,从党建联建、产业联动、品牌联创、人才联育、群团联动五方面协同发力,努力实现从单一产业到全链升级、从分散经营到区域联动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武进乡村振兴提供“东南区域样板”。
武进区东南片(雪堰镇、礼嘉镇、洛阳镇、前黄镇)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饶的自然资源,果蔬、稻麦资源禀赋突出,但仍存在各镇资源零散、规模效应薄弱、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内部资源循环尚未激活,外部市场开拓有待加强。为此,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先进经验,落实“红武共进 双争双强”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发布《推动“党建引领 强村富民”二十条举措》文件,实施“政治领航”“产业增收”“群雁齐飞”“睦邻善治”“暖心赋能”五大工程,打造东南部果蔬、中南部稻麦、西部花卉苗木、环湖水产养殖、城郊都市三产融合“五大片区”,并于近日启动“党建引领 联动共富”五大行动,以组织联建带动产业共抓,激发共富活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武进样板”。
以党建联建为“魂”,筑牢协同发展基石。以四镇党委为核心,成立“东南共富党建联合体”,以“产业链党建”为抓手,制定跨镇产业链协作机制,发挥引领、集聚、辐射、驱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共建“共富工坊”,让城西回民村的“土播IN”基地、洛阳“沃方智慧农场”等阵地串联成线,通过蔬果稻板块联动、上下游产业相嵌、种产销一体协同,整合土地、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队科技助农“主力军”的先锋作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以产业联动为“骨”,构建全链发展格局。深耕“山水茶果”经济带,从枝头到舌尖,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串联“山水红研”经济带,将董亦湘故居的红色记忆、王诤故居的革命精神,融合嬉乐湾的田园风光、农耕研学的乡土乐趣,让非遗文化与现代农业碰撞出别样火花。同时,激活“文旅融合”经济带,以太湖湾音乐节、“江抗”旧址等为媒,充分展现“红色游”“田园游”“亲子游”的独特魅力。
以品牌联创为“翼”,擦亮区域共富名片。以“阳湖有礼”为窗、“四季采摘地图”为引,打造东南片区农产“黄金矩阵”。通过开发跨镇联名“四季共富礼盒”文创套装,推动“桃葡果汁”“米乳炖桃胶”等联名农产品“组团出圈”;整合四镇景点门票、民宿、农产品折扣权益,推出“东南共富卡”及配套优惠套餐,通过“游一镇送三镇”模式提升复购率,让大数据为游客定制专属旅程。
以人才联育为“基”,激活乡村振兴动能。通过建强“共富人才飞地”,让高校技术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鼓励高校师生在“飞地”开展科研项目、技术研发,成果优先在武进东南片乡镇转化应用;办好“新农人学堂”,聚焦乡村电商主播队伍建设,用好新农人孵化基地,开设涵盖农业技术、电商运营、文旅策划、民宿管理等多领域课程,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成效。
以群团联动为“桥”,凝聚共建共享合力。工会的“技能培训”赋能产业工人,妇联的“巾帼行动”点亮创业梦想,团委的“青年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动格局。通过建强“东南共富先锋队”,在水蜜桃果园、桑葚农场、农旅园区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开设“田间服务站”,实现群团工作与农业生产、文旅活动深度融合,切实将服务送到乡村振兴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