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社区里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内,工作人员为居民推送最新岗位信息;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台前,老人续订了肿瘤筛查服务包;洛阳高中改扩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这些看似寻常的小场景,拼出一幅触手可及的武进民生画卷。
就业直通“家门口” 幸福托举“稳又暖”
在雪堰镇城西回民村,新建成的省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村民杨艮乾自幼患有听力残疾,大学毕业后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服务站通过大数据匹配,为他推荐了一家本地企业,还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离家近,还能赚钱,心里踏实多了。”杨艮乾的感慨背后,是武进将就业服务“毛细血管”延伸到基层一线的探索。
通过盘活村(社区)闲置阵地、整合人社数据资源,今年上半年,武进新增4家省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撬动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升级。“服务站接入‘江苏省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实现‘一键通办’,还创新推出‘技能夜校’‘云上带岗’等模式,让就业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供给’。”区就业服务中心就业管理科科长蒋茹青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区共采集开发就业岗位5.9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
在青年就业赛道,武进则打出“见习+留用”组合拳。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已吸纳100余名见习生,征途学院院长周振亲自带教,并设计阶梯式培养计划,给予见习生充分的成长空间。据悉,全区120家青年见习基地已累计开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岗位2000余个,青年就业见习留用率大幅提升。
医教资源“沉下去” 民生福祉“提上来”
最近,家住洛阳镇洛东村的李静华发现,如今在乡镇卫生院就能约到武进中医医院的专家号。“听说还在建共享中药房,未来中医院配好的中药直接就能邮寄到家,太方便了!”这一变化,源于武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纵深推进。
自2020年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武进组建了以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为龙头医院,16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的两大县域医共体。今年,又试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医共体内行政、医疗业务、公共卫生、用药目录、信息服务的统筹管理,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武进持续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今年3月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今年计划新增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3个、市新优质学校4所、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备案项目11个。”区教育局局长周敏透露。
生态法治双驱动 普惠民生绘新卷
有温度的民生,不仅体现在百姓幸福感的提升,更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是本轮太湖综合治理的收官之年,上半年实施的武宜运河沿线支浜整治工程,吹响了武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的攻坚号角。”区生态办主任、武进生态环境局局长于乐介绍,今年,全区共排定55个太湖综合治理项目,涵盖控源减污、水体消劣、内源减负、生态扩容、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力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今年上半年,武进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0.2%,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3%,蓝天碧水的“高颜值”正转化为百姓生活的“高幸福值”。
平安,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期待。武进不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全市首个区级公职律师办公室,吸纳19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职律师46名,公益诉讼办案领域拓展至烈士权益保障、耕地资源保护、反垄断等13个领域;区法院结案率、结收案比、法官人均结案数等指标列全市第一;区检察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区社区矫正智慧中心获评全国智慧治理优秀案例……一项项成绩,筑牢了平安之基。
从就业创业的“春风行动”到教育医疗的“暖心工程”,从生态环境的“绿色革命”到平安法治的“铜墙铁壁”,武进以实干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答卷。这份答卷里,有百姓脸上的笑容,有万家灯火的温暖,更有一座城市对人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