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日前,总投资超3亿元的迅铂科技ADC减振器项目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一期投资1亿元,预计今年三季度正式投产,达产后可年产30万套ADC减振器产品,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嵌入“智能底盘”关键拼图。
“目前这个赛道95%被国外垄断,我们正在进行国产替代。”迅铂科技创始人刘海珍介绍,专业团队对接与产业基金的立体化支撑体系,坚定了企业落地发展的信心。
迅铂科技是我区“招投联动”的典型案例。“全区统筹、部门协同、区镇联动、信息共享”,这种“招投联动”的创新实践,正在武进形成“引进一个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的乘数效应。
随着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我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持续深化“招投联动”与“产融结合”,已成功落地道之森智能科技、氢龙科技等15个项目,涵盖新能源、医疗器械、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今年以来,我区建立健全“专班+清单”工作模式,集中力量推进六大领域42项重点改革项目;大力推进征收遗留问题“减仓清仓”,腾挪4218亩土地,释放沉淀资金44亿元。
当本土创新力量茁壮成长时,外资也在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2月,理研计器(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牛塘镇投产,这是日本上市企业理研计器株式会社在华投资的首个产业化项目,也是我区2025年度首个落地投产的生产型外资企业;电普利集团规划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设立中国事业部,投资3000万欧元,从事汽车零部件及航空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将为园区加工服务业带来更高的环保标准……在时代浪潮中,武进这片热土敞开怀抱,以开放之姿、实干之力奋力挥毫。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活水越流越畅。今年上半年,武进交出的外资外贸成绩单令人振奋:完成进出口额516亿元,同比增长3.2%。数据背后,藏着《关于鼓励外贸企业拓展境外市场的支持政策》等政策的精准发力。
更值得称道的是“非申即享”的惠企实践——全区奖补资金兑现近40万笔、合计29.9亿元,其中“非申即享”近26万笔、11.8亿元,奖补金额位列全市第一,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
从攻坚“硬骨头”的改革魄力,到拥抱全球的开放胸襟,武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当制度创新的“软环境”遇上产业升级的“硬实力”,这片热土上持续迸发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据曲线,更是一个城市面向未来的底气与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