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
下半年重点做好四个“聚力”以实干实绩为常州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苏在挑大梁上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既是方向也是使命,既是目标也是路径。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下半年重点做好四个“聚力”,以实干实绩为常州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力产业科技创新
锻造新质生产力“硬核支撑”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用好常州科教城、龙城实验室资源,携手中以常州创新园、南大未来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加快武高新、西太湖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和科创资源汇集。勇攀产业创新“高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赋能现有企业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夯实传统产业底盘。以项目“双进”为抓手,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培育新兴产业增量;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速发展行动,加快推动“理链”近地化集群发展。厚植未来产业根基,力争在新型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等“新蓝海”形成武进产业高增长的下一个“爆点”。构筑融合创新“高原”。深化“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加快构建“链主企业领衔、科研院所支撑、链上企业协同、科创人才荟萃”的创新联合体。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力争到2029年完成超千亿企业2家、百亿企业15家、十亿企业113家的目标。构建创新领军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金字塔形”培育梯队。
聚力深化改革开放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构建“大改革”工作格局。聚焦42项重点改革项目,以“专班+清单”模式高效推进,年内确保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闭环;“阳光信托”小区试点力争完成15个;国企改革聚焦“实体化、市场化、集团化、混合化、法人化”的目标加快推进;“三个更新”(农房更新、城中村自主更新、园区更新)要坚持试点先行、走好群众路线、吸收先进经验、跑通各类模式、完善政策机制,确保建成农民自建区4个、完成村庄原域农房集中提升试点6个,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园区更新力争推进项目评审17个。推动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实施“推动外经贸稳中提质十大护航行动”,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确保全年外资到账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企业家暖心工程,全面实施“专利护航行动”,大力支持常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聚力落实重大战略
扛起现代化建设“更强担当”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广泛征集民意,系统谋划武进“十五五”规划战略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举措、功能布局,力争到“十五五”末,武进(含经开区)成为全省第三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区。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用足用好武进(上海、深圳)国际创新中心,力争更多实质性项目、标志性成果落地。积极推动常泰铁路纳规,有序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丹金高速、锡宜高速扩建、沪武高速扩建等重点工程。用心用情做好援疆、援陕等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全力织牢安全“防护网”。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全力攻坚太湖综合治理,确保太湖湖心区水质稳Ⅲ、滆湖水质稳Ⅳ,同时大力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降双控”。统筹推进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近零碳园区、新型智能微电网等试点。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
聚力探索共同富裕
绘就高品质生活“幸福画卷”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区城乡环境大整治,结合土地二轮延包、城中村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发展机遇,推动全域环境显著改善。深化“强村公司”建设,力争年内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个。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持续擦亮太湖湾音乐节品牌,促进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力争新建省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家、采集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三年行动,一体实施“资源优配”“优师强教”“校长赋能”“教育提质”等工程,更好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期盼。纵深实施医疗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工作。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优化特殊困境儿童帮扶体制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强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加大信访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力度,丰富“八五”普法形式载体,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