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武进创新引擎半年招引178家科技企业 超额完成半年度目标
发布日期: 2025-07-18    来源:武进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招引178家,超额完成半年度目标;通过“向新·向未来”系列赛事吸引全国各地60多个优质项目参赛,10余个项目成功落地武进,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新能源等前沿赛道形成多点突破的产业布局。

赛事为媒 构筑科技招商“强磁场”

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武进正以具身智能为突破口,加速人工智能从虚拟算法向实体智能的跨越。

不久前,“向新·向未来”武进区创新创业邀请赛(具身智能专场)决赛落下帷幕。东南大学博士生魏潇团队带着“智触未来-超仿生触觉具身智能电子皮肤”项目完成路演。

“我们给机器人覆盖一层电子皮肤,依托三维力传感器使其具备压力、温度、湿度等触觉感知功能。”魏潇介绍,“作为创业者,希望借大赛打出项目名气,让更多投资方、平台了解并选择我们。”

作为全市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先行区,武进已集聚“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生产”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各类机器人4万余台,其中协作机器人和六轴机器人占比超75%,拥有纳博特斯克、安川机器人、钱璟康复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150家。

“选择城市时最看重产业发展环境,这里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期待后续能进一步对接,把项目落在武进。”魏潇表示。

链群攻坚 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

产业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招商吸引力。“向新·向未来”武进区创新创业邀请赛(具身智能专场)决赛现场,11个前沿项目现场签约,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智能基因”。

来自常州弘象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AI技术的气象观测软件及设备产业化”项目正是其中之一。“选择武进,正是看中这里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培育优势。”弘象科技总经理王骏表示,目前团队已获得常州本地新能源企业的虚拟电厂业务,并辐射安徽、浙江等地的新能源项目。按照规划,弘象科技将作为华东研发销售中心,通过具身智能系统,将服务覆盖“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场景。

平台筑基为科技招商“加分添彩”。今年4月,常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科创中心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工研荟科技产业园,将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专项政策保障和应用场景。同时,依托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建成全国第一家获得CNAS认可及CMA资质认定的机器人检测实验室,也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我们重点瞄准感知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绘制了具身智能产业招商图谱,并计划通过赛事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让武进成为前沿技术的‘试验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区科技局副局长吴淑娜表示。

向新而行 激活创新发展“原动力”

科技招商的“杠杆效应”持续显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正在孕育。

“一年投产、两年量产,这样的‘武进速度’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信心。”毫厘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郦可感慨。这家于2022年落地的企业,正深耕智能时空感知芯片,其研发的车规级北斗卫星导航芯片PPA(性能、功耗、面积)是业界最优的,功耗与面积均达到业界主流产品的1/3。“我们在武进找到了最适合科创企业生长的‘土壤’。”郦可透露,公司研发团队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今年新增的1300平方米生产车间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重点服务于本地客户。

“引育结合”的发展模式,在武进并非个例。得益于“基金+基地+城市”的立体化招商模式,武进依托国经集团等,实现项目与资本的高效对接;在深圳、上海设立的科创飞地,成为导入优质资源的“前哨站”;而专项人才政策与产业基金的组合拳,更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