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市村史家自然村小微水体
近日,随着全区新一批优秀小微水体群的全面建成,我区百个优秀小微水体群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不仅重塑了乡村肌理,更浸润了百姓日常,实现了水环境整治与民生幸福的同频共振。
在嘉泽镇闵市村史家自然村的亲水步道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散步的村民。然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水沟狭窄,垃圾枯枝堆积,5处沟塘互不连通,水体浑浊如泥汤。
闵市村的蝶变,始于一场全方位整治行动:河道清淤疏浚,如打通了村庄的“血脉”,让水流重新畅通;岸坡披上绿装,仿佛为大地添了件“新衣裳”,翠芦莉、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随风摇曳,生机盎然,而崭新的景观步道、休憩长廊与太阳能路灯也相继建成,为村庄绘就了一幅宜居画卷。今年,村委再投入60余万元引入专业保洁队伍,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管护者”,形成了“水清人护”的良性循环。
同样因水而焕发新生的,还有嘉泽镇周庄村。2023年至2024年,周庄村委投入近50万元,对池头组4处小微水体实施清淤疏浚、植绿造景,让昔日淤塞的河道重现生机;今年,村里又投入百万元资金,铺设了蜿蜒的步道,种植了2170平方米的草坪,打造出兼具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的亲水空间。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谈及长效管护,周庄村党总支书记江建昌表示:“我们已广泛发动村内志愿者和党员干部,他们将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
闵市村和周庄村的华丽变身,正是我区小微水体治理从“点状突破”到“全域提升”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水利部门以清淤疏浚唤醒水体活力,以截污治污筑牢生态屏障,以生态修复构建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平衡系统,推动小微水体从“脏乱差”转向“清净美”。如今,小微水体群已成为乡村的“生态客厅”,村民从“避水而居”到“亲水而乐”,散步、闲聊、健身的身影在水岸交织,勾勒出一幅人水和谐的乡村画卷。“我区以‘百个优秀小微水体群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水环境治理,截至目前已完成107个建设任务,累计下达区级奖补资金1600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补助资金260万元。”区水利局河湖长制综合协调科科长强娟说。
眼下的武进,水清见底,岸绿景美,百姓家前屋后的一汪汪清水,不仅重现了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更流淌出乡村振兴的诗意与活力,成为武进人引以为傲的“生态名片”。区水利部门将重点从“建好”向“管好”“护好”纵深推进,全面压实河湖长制责任,持续引导公众参与,巩固并扩大这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让武进的每一条河、每一方塘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