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武进区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进区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常州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精神,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27年,全区制造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建成10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打造300个行业典型场景、实施3000个企业微改造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面覆盖;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成效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竞相发展,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1.大规模推进智能改造项目。推动实施一批重点改造项目,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实施区级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普遍推动实施轻量化智能改造项目,引导各类工业园区依托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探索通过统一开发、集中推广等模式,落地软硬件改造产品,实施一批轻量化、低成本、可复制的“微焕新”项目。到2027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面覆盖。(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数据局,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下均需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多维度推广典型应用场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动数智技术在工厂建设、产品设计、质量管控等生产管理环节的应用,大力推广焊接、装配、码垛、搬运等工业机器人运用,试点推动人形机器人参与生产制造。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服务站,每年培育10个市级“样板场景”。到2027年底,全区建设300个“智改数转网联”典型场景,其中“工业机器人+”场景80个、“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场景15个。(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
3.高水平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鼓励企业根据工信部《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对标行业领先水平,在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环节中,建设更多应用场景。到2027年底,达到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水平的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分别约为50%、10%、5%、1%;力争创建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00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二)分级推动数字转型
4.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型。以精益生产为核心,靶向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运用低成本、易操作、基础性数字化工具,实施设备和业务上云,实现单个细分场景的有效落地。引导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转型平台和产品,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典型经验。到2027年底,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初始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数据局)
5.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转型。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数字技术产品大规模普及运用,每年推动1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在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执行、供应链和管理决策等多场景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动2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关键业务系统部署与跨系统集成,打造设计制造一体化、个性化定制等精益生产新范式。到2027年底,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规范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集成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三)更新改造信息设施
6.优化企业内外网络建设。优化宽带、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推动5G基站建设,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推动武进国家高新区建设“万兆园区”。支持工业企业灵活部署5G专网,加快“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场景、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助力生产要素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到2027年底,全区建成5G基站6000座,武进国家高新区建成“万兆园区”,培育省级以上5G工厂3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数据局、区通管办)
7.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业务流数据综合集成、可视化和智能分析,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鼓励企业级平台企业沉淀行业机理,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建设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新型储能等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能力,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7年底,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数据局)
(四)创新应用人工智能
8.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供给。依托武进区机器人产业联盟、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等平台,推动快克智能装备、征图新视、铭赛机器人等骨干企业,聚焦机器学习、通用视觉、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开展协同攻关,探索打造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行业大模型。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行业大模型及通用人工智能平台等技术研发能力。(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
9.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推广。深度挖掘一批本地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应用场景,推广一批工业专用小模型和成熟应用解决方案,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鼓励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工业质检、设备运维、供应链优化等核心环节智能化水平,采集企业需求,通过公开放榜、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数据局)
(五)保障护航安全生产
10.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网络和数据安全需求分析,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区重点联网工业企业清单,完善定级防护、监测预警、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大工业信息安全宣贯力度,每年举办工业网络和数据安全培训、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不少于1场。到2027年底,培育工业信息安全星级安全防护企业15家。(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工信局、区数据局)
11.加快智改数转赋能安全生产。结合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需求,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支持企业面向危险作业操作、过程管理等业务,加快智能传感器、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应用,实现危险作业环节少人化、无人化。鼓励各类园区、企业建设数字化安全管控平台,增强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实现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在线监测、动态评估和自动预警,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工信局)
(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
12.提升软硬件产品供给能力。聚焦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级智能终端等产品,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整机装备,加快培育优秀智能装备服务商。到2027年底,培育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6个以上。鼓励工业软件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国产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应用,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产品供给。到2027年底,全区工业软件产业规模超过18亿元,培育优秀工业软件企业3家,推广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6项。(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
13.加快数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育一批智改数转网联解决方案、核心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团队,构筑产业人才矩阵。支持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企业等建设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组建智力资源池,打造数智专家团队,组织开展专家指导和辅导培训。鼓励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开展数字化培训,深化数字化转型认知,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责任单位:区委人才办、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区总工会)
14.培育壮大服务机构。鼓励本地服务机构壮大服务团队、充实产品方案、提升服务能力。聚焦智能制造、软件服务、数字安全等领域,积极对接市外优质服务商,以本地市场撬动各方资源在武进落户。到2027年底,培育市级以上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0家,市级以上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认定总数达5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进。区级各部门加强工作协同,形成组合效应,建立工作推进、分析评价等系统推进机制,推动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的落实。各镇、开发区具体负责本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工作,强化工作推进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优化政策供给。用好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市级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相关政策,区级安排相应资金给予协同支持,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加大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引导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智改数转网联设备购置。鼓励金融机构研制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产品服务,设立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拓宽企业转型融资渠道。
(三)强化服务支撑。打造“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加强镇、开发区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团建设,发挥好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支撑作用。建设“武进区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中心”,打造一批应用场景服务站,定期开展政策宣贯、场景观摩、交流对接、专业培训等活动,加强改转典型企业宣传,带动同行企业有效借鉴、主动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