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栏> 武进区信用专栏> 诚信万里行> 内容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武进区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智慧化、个性化、协同化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从“反复查”向“精准管”、从“事后罚”向“事前防”转变,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干扰的同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风险分级,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
摒弃“平均用力”的粗放式监管,依托“江苏省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整合日常监管、抽检监测、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多维度数据,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动态调整检查抽查频次和指导服务力度,使有限的监管资源更精准地投入到高风险领域。区市场监管局通过该模式,为守法优质企业营造了宽松无忧的发展环境,实现了“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的服务监管格局。
强化智慧赋能,全面提升数字监管效能
大力构建“互联网+”智慧监管体系,为减少现场检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在餐饮单位后厨、学校食堂等重点餐饮单位安装监控设备,监管人员可随时远程调取实时画面与历史录像,实现“非现场巡查”,有望替代繁重的人工巡检。目前武进区养老机构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大型以上餐饮单位的明厨亮灶率逐年提升。
实行重点食用农产品“线上管”。在安心菜场、生鲜店推行重点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信息及每日快检结果“日报送”制,积极引导各主体规范经营行为,同步建立政企工作联动机制,一旦发现检测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及时做好溯源及后处置工作,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推动事前预防,推行日常监管“无事不扰”
监管关口前移,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指导,在“少打扰”中帮助企业提升“免疫力”。
一方面,开展“诊断式”帮扶指导。对于新开办企业、风险等级提升企业、抽检不合格企业等,组织监管业务骨干与行业专家组成服务团,变“检查”为“服务”,主动上门开展“把脉问诊”,提供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整改提升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深化“承诺+报告”制。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签订落实主体责任承诺书并定期提交食品安全自查整改报告,针对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操作指南或组织线上专题培训,变“事后罚”为“事前教”。
深化社会共治,打造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
积极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凝聚食品安全保障合力。
一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与食品业商会、酒店业商会、烹饪协会等组织的联动,支持其制定团体标准、组织互查交流、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计划依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平台为企业赋能,提升地产食品产品质量水平。
二是借助专业机构力量。引导企业借助专业机构对重点领域进行关键工序验证、风险排查、人员培训、标签审核等,更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减轻监管压力,提升监管效能。
三是鼓励志愿者参与监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通过聘任家长代表作为学校食品安全志愿者,参与学校“验菜”和食堂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意见,形成家校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今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深化智慧监管应用,持续探索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科学高效、企业群众满意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新路,让监管“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