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2025年武进区麦油秋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秋播工作事关明年夏熟丰收和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据农情调度分析,今年水稻成熟期较常年提前3-5天,由于天气关系,全区大面积水稻收获时间10月25日左右开始,各地要抢抓有利时机,一朝不让抓好秋播工作。根据市《2025年全市麦油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及有关工作部署,今年全区秋播总体思路:要围绕麦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把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作为核心,推进落实精细整地、种子包衣、镇压保墒、精准施肥、沟系配套关键措施,强化适期、适量、适墒、适深、适机“五适”播种要求,力争实现一播全苗、匀苗、壮苗。 切实加强播后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和防灾减灾,夯实明年夏熟丰收基础,推动麦油产业增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品种布局,提高种植成效
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周年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科学规划种植结构,建立适宜的周年种植模式。小麦主推扬麦25、扬麦33、扬麦28、镇麦15等品种,油菜主推沣油737、宁杂1838等品种。积极引进和示范新品种,加强因种栽培技术指导。
二、落实关键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一)推进秸秆高质量还田,提升整地质量。
对秸秆全量还田地区,坚持秸秆高质量还田与高质量整地播种协同提升,根据墒情和茬口选择适宜的耕作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首先,提高秸秆粉碎质量。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加装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匀铺不到位的田块需人工辅助撒匀;对稻草切碎过长或留茬过高的田块,及时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粉碎机要匀速行驶,切刀贴近地面,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其次,提高整地质量。秸秆耕翻或深旋还田后,及时机耙或旋耕细整,使土壤细碎、上松下实,避免耕层土壤悬松导致小麦播种过深。采用秸秆深旋还田方式的,要控制机械行进速度,争取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切实提高秸秆还田与整地质量。
(二)强化高质量播种,夯实秋播基础。
强化“五适”播种要求,压缩晚播面积与粗放播种面积,降低减产风险;同时规范播栽关键环节,确保苗齐苗壮。适期播种。小麦最适播期为11月上旬前,稻茬麦水稻田要提前7-10天断水,为小麦高质量播种创造适宜墒情。适量播种。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迟播田块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即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且种子发芽率正常时,可按“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量,反之适当增加。同时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的因素灵活调节。适墒播种。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为宜。墒情不足时,播后及时洇水灌溉补墒;土壤湿度过大或遇连阴雨天气时,按“宁迟勿烂”的原则,先采取排水降渍措施,避免烂耕烂种。适深播种。稻茬小麦播深以2-3厘米为宜,旱茬小麦播深以3-4厘米为宜,土壤偏旱时略深、过湿时略浅。适机播种。采用适宜播种机进行机械匀(条、带、撒)播。根据田块选择适合的机型,控制好籽粒分布均匀度,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匀播质量。过湿田块可采用改良带状条播机播种,防止排种口堵塞。
油菜移栽在9月25日前播种育苗、10月底至11月初移栽;苗床亩播种量0.5kg,移栽密度每亩6000-7000株,可采用“一穴双株”或“一穴多株”方式,迟栽田块适当增加密度,每亩最高不超过1万株;油菜直播宜于10月25日前播种,适期直播的每亩播种量0.25kg、成苗数2-2.5万株为宜,晚直播的每亩播种量0.3-0.4kg、成苗数以不超过3万株为宜。根据不同茬口类型、腾茬早迟等因素,因地因时推广机械条播、无人机飞播等方式。采用机械条播的播深控制在1-2厘米,严格控制播种速度、匀速播种,避免漏播、重播、错行。秋播期间降雨偏少、墒情不足的直播油菜田,播种机加装镇压轮,播后压实提墒,促进扎根壮苗,增强抗寒能力。无人机飞播选择无雨、无风或风小的天气作业,适当加大播种量确保落籽均匀。播后立即开沟抛土,将沟土抛散到畦面,盖籽均匀,防止露籽。
(三)推行高效精准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
在增施有机肥、提升地力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效精准施肥、机械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小麦亩施纯氮14-15公斤,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的运筹比例为5:1:4;晚茬麦采用稳氮后移技术,亩施纯氮14公斤左右,运筹比例调整为3:2:5。有序推介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示范应用和配合施用。油菜亩施纯氮15-16公斤,施足基肥并配施0.5公斤左右硼肥。移栽油菜基苗肥与薹肥运筹比例为6:4,直播油菜适当提高基苗肥比例(约占总施氮量的70%),3叶期前后看苗施用一次苗肥。有条件地区推荐施用油菜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减少施肥次数,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落实抗逆措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一)种子处理,防病促壮。
播前适当晒种2-3天,杀灭种子表面病菌、提高种子活力。提倡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控多种病虫害。种子处理应根据当地系统侵染病害以及种传和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药剂,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产生药害影响发芽出苗。适期早播小麦可采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10月下旬以后播种的晚直播油菜,可采用0.05%的H2O2浸种技术(常温浸种8小时,淋洗后风干或烘干播种),提高发芽率和抗寒能力。
(二)配套沟系,防涝降渍。
播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开好田间一套沟,纵沟深25-30厘米、腰沟深30-35厘米、田头沟深35-45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畦面宽3-5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排水通畅。根据情况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疏浚,提高排涝降渍能力。遇到秋季连阴雨天气,应提前开沟爽水,确保适墒播栽,避免烂耕烂种或僵苗不发。
(三)镇压化控,防冻保苗。
秸秆还田稻茬小麦和直播油菜播后要适度镇压,弥合土缝,提墒保温,提高种子和土壤结合紧密度,促进齐苗和扎根壮苗,增强抗寒能力,确保安全越冬。冬前有旺长趋势的小麦和油菜田,可以采取化控试剂。另外墒情适宜时小麦田冬前根据苗情适度镇压,控旺促壮、防冻防倒。
(四)综合防控,提高抗逆。
化学除草坚持“以封为主、封杀结合、科学用药”的防除策略。播后苗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补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防止冻害的发生。适时防治茎基腐病、蚜虫、小菜蛾等病虫害。采用无人机等新型喷药机械机具时,应注意机型与剂型匹配,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提高喷药均匀度和农药使用效率。低温寒潮天气来临前,提前一周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碧护、芸薹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促进剂,提高抗冻性,促进生长。
【2025年水生动物致病菌对药物感受性检测结果报告】
为帮助执业兽医(水生)科学选择和使用水产用抗菌素类药物,2025年,从常州市武进区人工养殖水生动物体内分离致病菌,测定了其对水产用抗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现将结果公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物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外允许使用的水产用抗菌素类药物(药物种类随国家标准渔药目录修订而变化):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下表简称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下表简称噁唑+苄啶)。
1.2供试菌株
2025年,从武进区水产养殖户饲养的水生动物体内,分离的各种致病菌(菌株分离时间、地点和病鱼器官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菌株分离清单表
序号
菌株编号
采样时间
采样地
水生动物
种类
分离部位
是否发病
菌株种类
是否药敏检测
1
wj2501
2025.6.3
前黄
鳊鱼1
肝
是
嗜水气单胞菌
2
wj2502
肠
维氏气单胞菌
3
wj2503
脾
4
wj2504
鳊鱼2
5
wj2505
6
wj2506
7
wj2507
肾
8
wj2508
2025.8.21
9
wj2509
10
wj2510
11
wj2511
12
wj2512
13
wj2513
14
wj2514
鲈鱼
15
wj2515
2025.8.25
16
wj2516
17
wj2517
18
wj2518
19
wj2519
20
wj2520
21
wj2521
22
wj2522
23
wj2523
鳊鱼3
24
wj2524
25
wj2525
2025.8.27
否
26
wj2526
27
wj2527
28
wj2528
芽孢杆菌属
29
wj2529
吉氏库特氏菌
30
wj2530
31
wj2531
腹水
32
wj2532
33
wj2533
34
wj2534
35
wj2535
2025.9.1
36
wj2536
37
wj2537
38
wj2538
39
wj2539
40
wj2540
41
wj2541
42
wj2542
43
wj2543
44
wj2544
45
wj2545
46
wj2546
鳊鱼4
47
wj2547
48
wj2548
49
wj2549
2025.9.5
50
wj2550
51
wj2551
52
wj2552
1.3供试菌株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按照日本化学疗法学会制定的标准法,首先将供试药物采用适宜的溶媒溶解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分别稀释至1000.0mg/L的浓度。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将药物稀释10倍,从而使培养基中药物的浓度达到100.0mg/L的浓度。再用定量移液枪向每支盛有2.9 mL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2.9 mL含有药物的培养基,将试管在混悬器上混合均匀后,从中吸取2.9 mL含有药物的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加到下一试管中,以此类推制作成药物浓度分别为100.0mg/L、50.0mg/L、25.0mg/L……0.025mg/L的2倍稀释药物系列培养基试管。最后,定量吸取0.1mL浓度约为1.2×106cfu/mL活菌液(比浊法测定)加入上述每支试管中,摇匀。置于25℃条件下培养72 h,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本次对以上52株菌株中的41株进行了药敏试验。试验采用上海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药敏板进行,药敏板原理同上,具体操作步骤详见《定制药敏板使用说明》。
2、结果
2.1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
致病菌株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还有吉氏库特氏菌和芽孢杆菌属,是引起水生动物细菌性败血症等疾病的主要致病细菌。
各致病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感受性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致病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感受性
供试药物
恩诺沙星
药物浓度(mg/L)
0.5
0.25
0.125
0.06
0.03
0.015
菌株数(株)
0
硫酸新霉素
256
128
64
甲砜霉素
512
氟苯尼考
盐酸多西环素
氟甲喹
磺胺嘧啶
1024
苄啶/噁唑
64/1216
32/608
16/304
8/152
4/76
2/38
1/19
0.5/9.5
0.25/4.8
0.125/2.4
0.06/1.2
注:药敏结果超出最大或最小药物浓度范围时,在计算过程中以最大或最小浓度替代。
3、分析与建议
2025年,不同养殖户池塘分离的菌株对不同药物敏感程度表现出较大差异,被采集到样本的养殖户可根据自身塘口报告选择用药。没有采集到样本的养殖户可参照上述结果,优先使用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普遍较敏感药物,具体如下:
对于养殖户来说,主要分离到的菌株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建议首选考虑采用硫酸新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治疗,不推荐使用甲砜霉素、磺胺嘧啶和噁唑+苄啶三类抗生素。
最后,建议广大养殖户培养起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科学规范用药的正确观念。合理降低养殖密度和规范用药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养殖户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用药,杜绝使用禁用药物和假、劣兽药,确保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