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武进农情第21期(总第85期)
发布日期: 2025-09-28    来源: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白露节气水产养殖病害预测及注意事项】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9月份,随着“白露”和“秋分”节气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养殖池塘理化指标变化剧烈,加上此阶段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残饵、粪便普遍较多,易引起水质恶化,造成病原体过度生长繁殖而引发病害。因此,需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产生,降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风险。

一、病情预测

9月份,水产养殖应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柱状黄杆菌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疾病。

(一)鱼类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等:鳊、鲢、鲫、鲤等多种淡水鱼会发生该病,病原菌的毒力极强。在急性感染早期,病鱼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及鱼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体表严重充血,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透明淡黄色或红色混浊的腹水。各测报区域内的精养鱼池需重点关注。

2.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鳊、鲫鱼等大宗淡水鱼养殖单位需重点关注。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发病水温为20℃~30℃。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虾行动异常,甲壳上出现白点,白点直径小于3mm或连成片。盐城、南通等对虾养殖区以及苏州、泰州、宿迁等河蟹养殖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二、防治措施

(一)细菌性肠炎病及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一是合理选用国标渔药消毒剂全池泼洒。参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选用溴氯海因粉(水产用)、三氯异氰脲酸粉等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规范使用。二是拌饲内服国标渔药抗菌药。拌饲投喂恩诺沙星粉(水产用)、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等抗菌药,按产品说明书规范使用。三是拌饲内服适用的国标渔药中成药。选用大黄解毒散、山青五黄散、板蓝根大黄散、青板黄柏散、蒲甘散、地锦草末、根莲解毒散、青连白贯散等组方的中成药,拌饲内服,剂量和疗程参照产品说明书。

(二)锚头鳋病:防治锚头鳋病最主要的方法是杀灭水体中的锚头鳋幼虫,以切断其生活史。池塘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治疗可用20%精制敌百虫粉(水产用),应根据锚头鳋的寿命和繁殖特点用药,需连续下药2~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水温高时间间隔短;反之则长。

(三)河蟹烂鳃病、水肿病、颤抖病: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好水草,及时处理青苔和死亡漂浮的水草;放养优质蟹种,投喂优质饲料,脱壳前在饲料中增投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鱼骨粉等增强河蟹体质。感染纤毛虫的塘口用硫酸锌粉(水产用)进行治疗。对发病蟹、死蟹作无害化处理;饲料中添加国标渔药中成药和多糖类免疫增效剂,增强蟹体免疫力;不盲目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四)白斑综合征:一是定期使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优水质,重视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调优管理。二是在该病流行季节,每15天开展杀菌消毒工作1次,可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等全池泼洒。三是添加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增强对虾体质。

三、其他注意事项

(一)控制水草。虾蟹池塘要合理控制水草密度和分布,多余和已死亡的水草及时捞出,减少水草腐烂引发的病害及耗氧等。

(二)及早诊断。发生细菌性疾病时,到执业兽医处就诊,及时准确诊断病因,并根据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科学用药。同时加强科学投喂和良好环境管理,减少应激。

(三)及时处理。发现塘口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SC/T 7015-2022)对病死、濒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和二次污染。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