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水产养殖鱼类越冬管理指导意见】
冬季鱼类摄食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缓慢,免疫力下降,管理不善会发生掉膘、甚至冻死等情况;开春后随着温度升高,会导致各种鱼病发生,尤其是越冬综合征容易爆发且危害严重。因此养殖鱼类越冬管理是全年养殖生产中的重要工作,对安全越冬和保障来年的养殖生产至关重要。
一、投喂管理
冬季养殖鱼类过早停料易导致越冬鱼(尤其是越冬苗种)营养流失较大,死亡率升高。因此不宜过早停料,越冬前期投喂上应以保膘为主,选用高蛋白优质饲料,增强其耐寒和抗病能力,提高越冬期及开春后成活率;鱼池水温在0℃-4℃时,要降低投喂量,一周投喂1次或停止投喂;春季融冰后,水温在5℃以上时,要逐步恢复投喂,适当拌饵投喂多维、多糖等,提高鱼体免疫力。
二、水质管理
对池塘进行适量补水,提高水位,越冬中期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避免水位过低引起温度急剧变化,发生鱼类应激、冻伤等情况。定期检测养殖水体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在7-8.5,透明度在40-50厘米。
三、底质管理
冬季鱼类主要在水体下层活动,如果底质差、有害物质积累过多,一方面会导致鱼类无法潜下水底,在上层水体活动容易导致鱼体冻伤,引发水霉等病害;另一方面,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会危害鱼体健康,容易使养殖鱼类中毒。建议越冬前根据水质情况进行一次改底,既能降低来年疾病的爆发机率,又可以大大减少底部的氧债,使鱼类安全越冬。
四、病害预防
冬季拉网是开春后爆发越冬综合征的重要诱因。冬季鱼塘拉网过后,很多鱼体表面出现擦伤或刮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继而爆发越冬综合征,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应减少拉网操作次数,并且在入冬前对鱼塘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特别是在拉网后不久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发生。
五、底泥清淤
池塘淤泥中聚集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害生物,容易导致病害爆发。精养塘至少3年清一次淤泥,在池塘鱼类捕捞结束后,要清除过多的淤泥,保留10厘米左右厚度的淤泥即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并暴晒半个月以上。